“陛下,遷徙許多工匠前來瓊州府實乃善舉,瓊州府的百姓定然會對朝廷感激不盡;可儋州的洋浦港本為軍港,若是允許百姓隨意使用,恐怕不太妥當。”李序良說道。洋浦港是在他組織瓊州府的人力物力的幫助下才建起來的,他對那裏很熟悉,所以聽到允熥的話後不用看地圖就知道什麼情況,馬上提出異議。
“一處港口有許多碼頭,水師當然不會與百姓、商戶混用碼頭,也不會允許任何百姓商人進入水師碼頭,即使是水師士兵的家人。”允熥解釋道。
“可是,陛下,為何要允許百姓和商人使用港口?”李序良又問道。
允熥心中感歎李序良你也太軸了吧,一邊不得不解釋道:“朕以為,瓊州之所以百物騰貴,即使與同樣無法自產許多物品的雷州府相比物價也要高上許多,除其地處偏僻、本地窮困外,還因為其之前隻有海口港一個港口可以從大陸運來貨物,島內的道路又並不便捷,所以如此。朕開放儋州的洋浦港為民所用,在瓊州島的西岸又多了一個港口可以用來運輸貨物,就可以緩解這一情形。”
“而運輸貨物的人定然隻有商人,所以自然要允許商人使用港口了。”他大概解釋了一下。
但真實原因當然不僅是因為此。
允熥先後同李繼遷、李序良二人的交談,加上看過之前瓊州本地錦衣衛呈上來的奏報,結合自己在後世看到的東西,覺得大概已經明白了為何瓊州不怎麼發達的緣故了。
首先,當然是因為地處偏遠,屬於華夏文明的邊界。由此導致的後果,就是很少有百姓願意遷徙過來,而這裏又不是華夏文明最開始的地方,所以人煙稀少;人煙稀少就意味著這裏沒有足夠的市場,又因為地處偏遠難以借助其他地方的市場,所以商業和手工業都很落後。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一直無法發展起來。這些緣故未必就是全部緣故,但肯定是最重要的緣故之一。
允熥所做的,就是首先通過國家扶持,讓本地具有一定的手工業,降低物品價錢;其次根據當地的優勢因地製宜提供政策發展這裏的商業了。
要說瓊州的優勢,後世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但這在這個年代算不得什麼優勢。古語有雲窮家富路,這個年代有能力去、也願意去外地旅遊的人連全國總人口的萬分之一都沒有,並且這不到萬分之一的人大多也是去“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杭州、六朝古都西安洛陽、天府之地蜀都,以及現在天下第一城——京城,除因工作調動原因不得不前往瓊州的人以外,就連曆史上極其著名的徐霞客都沒有來瓊州一遊。
瓊州在這個時候真正的優勢,是他的地理位置。瓊州身處大明地界的最南端,這在當年海上商路並不發達的年代是極大的劣勢,但在大明初年已經變成了優勢。
這個年代雖然已經有了從大食半島一直航行到大明的航線,但航海技術仍然無法抵禦自然災害,一次台風就有可能讓整支船隊全軍覆沒,又沒有天氣預報全憑船長的經驗,所以大多數船隊都是沿著海岸線航行。
這樣瓊州島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大多數從西洋前往大明的船隊都是過了滿剌加(馬六甲)後直航占城,也就是後世的越南南部,沿著海岸線北上至北部灣,向東經過瓊州島後來到大明的海岸線。
當然,過了滿剌加後前往大明還有另外一條線路,那就是從蒲羅中(新加坡)直航婆羅洲(加裏曼丹島),沿著婆羅洲北部海岸線經巴拉望島、菲律賓群島過巴士海峽,經台灣島來到大明的海岸線。即使是曆史上鄭和的船隊雖然半路上停泊的港口不多,但也是這兩條線路。
另外一條線路不去管它,第一條線路必然要經過瓊州。並且絕大多數船隊沒有鄭和船隊那樣的大船,半路上需要停泊的港口必然更多。開放了儋州的洋浦港,他們就可以在洋浦港停駐,補充糧食和菜蔬;同時因為洋浦港成為軍民兩用的港口,也會有一些聞風而動的商人前來這裏做買賣,這樣當地的商業也就得以興起,再加上初步建立的手工業,由此形成一個正循環,促進這裏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