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允熥在李序良出京赴任前還特意將他叫進宮,囑咐他配合衛所的武將擴建營房和港口碼頭,甚至讓他不管用什麼辦法在海口一帶建起一座造船廠,不求能造大船,隻要能造小船、維修大船即可。
李序良不管是之前被任命為瓊州知府的時候,還是被允熥叫進宮親自叮囑的時候都十分平靜,絲毫沒有或悲或喜的情緒波動。
這可很不容易。一開始他被任命為瓊州知府時,可是無數人幸災樂禍:當時李序良在禮部當著郎中,雖然郎中是正五品而知府是正四品,但大家默認京城的官員比地方的貴重,他去的又是瓊州這個窮鄉僻壤鳥不拉屎的地方,相當於貶鏑;即使是曆史上的一些名臣在官位不高的時候遭遇這樣的事情也會抱怨幾句——當了大官即使被貶鏑也不敢抱怨——但他卻甘之如飴。
待他被皇上叫進宮囑咐後大家對他又是滿滿的羨慕。皇上都親自囑咐他事情,可見這不是貶鏑而是聖上要大用,怎能不羨慕?
所以李序良的表現就十分難得了。允熥此時看著李序良那幾乎萬年不變的表情,一邊和他們二人說話,一邊回想之前看到的瓊州府錦衣衛和當地衛所的奏報,想著李序良比較完美的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暗自下了決定:‘等這裏的事情了結了,朕就提拔他為正三品的官職。’
很快,他們這一行人就走到廣州城門口,侍衛來請允熥上車,允熥拉著他們二人一起坐上馬車前往城內的行宮。
不一會兒到了行宮,因為時候已是伴晚,允熥沒有多和李序良說話就讓他下去了;但卻留下了李繼遷。李序良的表情仍舊毫無變化,躬身行禮告退。
等李序良走出屋子,李繼遷馬上噓了一口氣,正好此時允熥也噓了一口氣,二人竟然好像異口同聲一般。聽到麵前傳來的噓氣聲,二人抬頭看去,不由得相視而笑。
雖然之後他們馬上覺得這個小小的舉動很不合適,不過這化解了他們二人之間的尷尬。李繼遷又半蹲下對允熥行了一禮,解釋道:“陛下,瓊州李知府為人為官都甚好,做事也毫不含糊,臣來到後聽當地的千戶說這裏的碼頭、船廠、營房,都是瓊州府幫著造起來的,要是沒有李知府幫忙,萬萬不能現在就有如此的規模。雖然錢都是衛所所出,但人工和所用的木材、鐵器衛所沒有,都是瓊州府提供。但他就是為人太刻板了,臣不適應。”
允熥笑了笑,說道:“不僅是你,朕也不太適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