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小孩的命運很悲慘。“殿下,依照慣例,在邊疆抓到了小孩子都要閹一些送到京城為宦官。我從京城返回時記得陛下減少皇宮的奴仆,宦官隻有兩千來人,不如這次隻閹割三百名幼童,其中兩百名送到京城,另外一百人充實殿下的王府仆從。”沐昂說道。
“這,孤用不到這麼多的宦官。”朱楩說道。他對於閹割小孩子覺得於心不忍,可規矩就是規矩,並且皇宮的宦官不是從這裏出就是從那裏出,閹割蠻夷總比閹割漢人要好。但他還是不想這次讓自己的王府增加宦官,親眼看到這件事與別人閹割完畢後送到王府,感覺完全不同。
“殿下用不到,可以送給中原的諸位王爺。中原的王爺也不靠近邊疆,宦官隻能聽從漢人自願,可那有那麼多自願當宦官的人!臣之前聽說開封的周王府很是窘迫,不得不向陛下請求劃撥幾十個宦官。”沐昂說道。
“那你看著辦吧,孤就不過問了。”朱楩最後隻能說道。
除了小孩以外被抓起來的人都和前一陣子抓到的俘虜關在一起。這些人都會被送回大理和永昌,打散分到各地。其中一部分也會分給跟隨打仗的土司。
城內的普通百姓對於城中的富戶被抓毫無驚慌之色,甚至有一些人在背後罵富戶:“該!早就該把他們都抓起來了,一幫為富不仁的家夥。就是新來的大王能將這些財貨分一點給我們就更好了。”
在這些事情都做完後,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論功行賞了。雖然戰爭並未結束,他們很可能要和回師的阿瓦人主力再打一仗,但最少現在把這次攻打阿瓦城的功勞清楚的評定出來,將該給的賞賜也定下來,等戰爭結束後再一並賞賜。
評定功勞倒很容易,沐昂和朱楩就站在戰場旁邊看著整個攻城的過程——阿瓦城內沒有大炮,他們又有千裏眼,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全過程——所以公平公正的評定了功勞,土官以孟養人為功勞第一,木邦為功勞第二,等等,大家也沒什麼意見。武將也各有評定。
但之後定賞賜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武將們不敢爭什麼,可不僅是孟養,所有的土官幾乎眾口一詞:要人口。也不是說他們不要財貨,但除了要財貨以外,每個土官也都想要一些人口。
這讓朱楩委實決斷不下,最後決定除了每一家賞賜許多財物外,賞賜奴隸之事暫且壓下,等仗都打完了再做決定。
私下裏朱楩和沐昂說道:“依照私下裏他們和孤說的話,孤得把這次俘虜的兩萬人都賞賜給他們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孤怎麼可能將人口都賞賜給他們?”
“就是孟養,也不行麼?”沐昂想了想,問道。
朱楩也沉默片刻後說道:“孟養也不行!這些土官最重要的是平衡,並且在平衡中一點一點削弱他們的勢力。孤之所以決定出兵阿瓦的原因之一就是阿瓦的實力太強影響了這裏的平衡。所以孤豈會扶植起一個強大的孟養。”
朱楩對待土官們的方針和朱元璋一脈相承,就是敲打每一個勢力太強的土司,要麼分裂它要麼打敗它,同時不斷漢化漢人較多地方附近的蠻夷百姓。
“阿瓦這裏,你打算怎麼辦?”沐昂又問道。
“設立阿瓦軍民府,遷徙一些漢人過來。我知道現在雲南的漢人本來就不多,洪武二十六年一共隻有二十五萬多人,即使流放幾個過來連填滿現在的州府都不夠。永昌的漢人也不能太少,我和卓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遷徙幾千人過來。”
“同時設立阿瓦左右衛,左衛以漢人為主加上少量的當地人,右衛以當地人組成。距離阿瓦城稍遠的地方再設立州府,讓當地人擔任土知州、土知府。”
“在阿瓦城和附近的土縣設立醫館和儒學,用醫學吸引他們學習漢語漢文的興趣,之後用儒學教化他們。”
“阿瓦城離著永昌太遠了,中間都是土司的地方,在這裏留兵駐守,除非你將王府從永昌搬到阿瓦,以藩王護衛守禦,不然有些危險。”沐昂說道。
“那孤就將王府遷過來,以後長居阿瓦。”朱楩斬釘截鐵的問道。
==========================
感謝書友長戈幽影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