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能讓你幫著運貨我就不問了,可你在南洋到底在哪發財呢?”蕭卓好奇地問道:“做正經買賣,肯定是在大明最掙錢。”
“怎麼,你也想摻和一腳?”鄭派反問道。
“沒有,沒有,我在江浙這邊生意做得好好的,怎麼會放下這些產業去南洋?我隻是好奇而已。”蕭卓說道。
“你要是想摻和一腳,可以拉你入夥,隻是隨便問問就不能說了。”鄭派說道。
聽了鄭派的話,蕭卓更加好奇,但既然他不願意說,他也不能強迫。蕭卓把錢給了鄭派,和他約了時間明日喝頓酒,就回過頭來督促把米運到船上。
當天下午王仁德把鬆江府的大糧商約了過來,他們將一萬多石大米賣給了糧商。
第二天上午他們找到了市舶司提舉張健,和他說了從南洋買米過來之事。
張健一聽就覺得這事很嚴重,穀賤傷農在農業社會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算沒有他們幾個彙報,自己若是知道了也必然會上報朝廷。
現在海務院雖然已經掛牌成立了,可院使張彥方都在寶安兼任提舉,實際上還是一個空架子,上滬市舶司等於直轄。張健忙不迭地寫了一份奏折送至京城。
……
……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幹犯軍令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蠻夷兮,覓個封侯!”
六百名講武堂的學生排著整齊的隊列,齊聲高喊著新鮮出爐的軍歌,從允熥所站的台前走過,聲勢驚人。
允熥對金純笑道:“很不錯,有點兒樣子了。”
又對羅貫中說道:“這首歌曲聽起來也很好,簡單明快,士兵們也都能聽懂,是誰寫的?朕要獎賞於他。”
“正是臣所作。”羅貫中說道。
“哈哈,老羅你還能做出這樣的歌曲來,很不錯嘛!既然如此,朕當然要獎賞於你。”
“中軍都督府文宣司司正羅貫中,朕授你奉議大夫階,升授奉政大夫。”允熥說道。
“臣謝陛下恩典。”羅貫中要跪下說道。
允熥扶住他說道:“老羅,你已經七十多了,我大明一向尊敬老人,朕特免除你對朕的跪拜之禮,你就不必跪了。”
羅貫中自己也確實腿腳很不靈便了,跪下去很費勁,聽到允熥的話又推讓幾句,接受了他的優待。
“你們文宣司還要繼續寫好的軍歌,朕必不吝惜賞賜。”允熥說道。
“是,陛下。”羅貫中答應著。
“李堅、藍珍你們幾個,將這首歌在全軍推廣。”允熥對他身後的一堆一二品的武將說道。
“是,陛下。”他們紛紛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