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2 / 2)

允熥話一出口,頓時引得下麵的人議論紛紛,不過他們當然都支持允熥的吩咐。他們的後代獲得世職的不少,雖然多數都是虛職,但依照陛下的旨意也可以在犯罪時衝抵罪行;至於後一條,雖然和他們沒有直接關係,但對他們沒有任何壞處,他們也樂得士兵的待遇提升。

隻有一人反對。“陛下,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陛下何以優待軍戶?”陳性善說道。

“陳卿,既然身上有世職,那麼要麼祖上為大明立下過功勞,要麼自己為大明立下過功勞,既然如此,朕對這些有功之臣略有些優待有何不可?”

陳性善又與允熥爭辯了幾句,但被允熥壓下。允熥就是要優待軍人。封建社會如何體現一個人的地位高?能有些許特權,就是地位高的體現。允熥給予有世職的人用世職衝抵罪過的特權,就是抬高士兵地位的重要方式。

為何扶桑的武士、歐洲的騎士,很多混得十分落魄還沒普通百姓的生活好,但依然有無數普通百姓甚至手上有倆錢的商人羨慕他們?就是因為扶桑的武士和歐洲的騎士有特權,隨便砍個普通百姓什麼事都沒有。

華夏古代勳貴階層,也就是相當於歐洲的高階貴族有各種各樣特權,但中下層世襲文武,類似於歐洲的騎士階層,幾乎沒有任何特權,隻是與普通百姓相比衣食無憂而已。

當然大明是全世界最平等的國家,讓士兵有像他們歐洲、扶桑的同行那樣的特權肯定是不行的,不僅百姓和文人接受不了,就是允熥也害怕軍隊的勢力膨脹到他們歐洲、扶桑的同行那樣影響皇帝的統治。但稍稍給予一點兒特權還是可以的。

至於第二條同樣是為了抬高軍人的地位。大明從前除了上直衛外,其它的衛所士兵都沒有俸祿,自己種田養活自己。朱元璋通過這種方式得以花費極少的錢養活二百多萬大軍。但這一政策同樣弊端不小。

首先就如同唐代府兵製崩潰一樣,普通士兵若是常年在外征戰,家裏的土地沒人耕種,慢慢的就無法通過種地自己養活自己,曆史上明代中期開始很多大明的軍隊出去打仗穿的就和叫花子一樣。

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他們為了維持生存,在老家還不顯,外地作戰沿路搶劫是常有的事,以補貼自己在外作戰種不了地的損失。

這最後導致衛所製全麵崩壞,從皇帝開始到地方的各級文武官員挑選部分衛所兵編入了營兵,成為明代後期打仗的主要軍隊;而其他的衛所兵徹底淪為了農夫。淪為農夫的還算幸運的,靠著海邊沒有多少耕地的衛所,不要說普通士兵,就是世襲武將淪為叫花子的都不少。

允熥現在的財政狀況遠遠好於曆史上的建文、永樂年間,所以他決定給大多數軍隊都發俸祿,讓他們變成職業軍隊,而不是曆史上類似於叫花子的疑似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