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熙瑤對此更加適應。這個年代除了駙馬、儀賓,有權有勢的男子哪有不納妾的,熙瑤雖然不喜歡這種事但也隻能接受。她說道:“陛下可打算給名分?”
“自然是要給名分的,預備封一個嬪。”允熥說道。
“既然如此,妾記得安嬪和劉嬪的鍾粹宮還有空位置,將她安置在鍾粹宮?”熙瑤試探著問道。
“嗯,就這樣辦吧。”允熥說道。
二人又說了幾句,用過了午膳後允熥前往乾清宮。
這段時日大明也沒發生什麼大事,允熥聽他們大略彙報了一下,又翻了翻批答的奏折,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罷了。
之後允熥處理這四五天宮中積攢的大臣不能批答的奏折,忙到了天黑前終於將它們全部批答完畢。
之後幾日外朝倒是沒什麼變化,無非是皇帝從在外地批答奏折變成了在宮中批答奏折,還有就是早朝又開始了。無數苦於上朝的官員私下裏覺得還不如皇帝在外地呢。
但內宮影響很大。皇帝又添了一個嬪妃,對於追求‘上進’的宮女來說既喜且憂;寶慶和昀芷、賢琴帶回來一堆新鮮玩意兒,讓留在宮裏的公主、郡主們都十分嫉妒,敏兒因此在允熥麵前鬧著下次出京一定要跟去;不過影響最大的,是允熥改革後宮製度。
允熥製定了較為嚴謹的後妃之製,參考周、漢、唐三代之製,規定皇帝後宮:皇後一人,妃四人,嬪九人,貴人無定員,才人無定員,采女無定員。
並且對太子、親王的妃子之製也有了新的規定:永遠廢除次妃之製,太子、親王一正妃、二側妃,嬪四人,其餘無定;除非正妃嚴重失德,否則嚴禁廢正妃之位,並且廢除正妃必須由宗人府通過,親王無權私自廢除。
各個等級的後妃、王妃下人數目也進行了嚴格限製,並且定下製度,皇宮宮女、王府侍女入宮後年滿二十歲願意出宮的,允許出宮;不將她們都拖到年華逝去、容顏漸老時再驅逐出宮。
允熥關於後宮的改革引起了外朝官員的交口稱讚,嚴格後妃之製讓各派的儒家學者都極為讚同,宮女年滿二十歲放出宮之製更是被認為是一大仁政。
……
……
隨後允熥打破了外朝的平靜。他宣布設立海務院和寶安市舶司,任命張彥方擔任海務院院使、暫兼寶安市舶司提舉;以原戶部右侍郎楊任擔任廣東左布政使。同時宣布徹底將市舶司同地方衙門相分離。
雖然有些官員提出了反對意見,但大多數相關人員都沒什麼動靜。張彥方從從五品一舉提拔為從三品雖升的很快,但他這兩年主持上滬市舶司功勞不小,也不算是幸進。更兼允熥威望日隆,大家更不會觸黴頭。
隨後從劉家港傳來消息:方鳴謙親自率領的北上探索船隊已經返回,派往南洋的遠征水師也即將返回。
允熥正打算召見方鳴謙,可從宮裏傳來的消息讓他暫且將此事拋在了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