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任官(1 / 2)

接見完了楊子榮,允熥對於留在這裏也沒什麼興趣了,吩咐了董倫幾句就退下了。

雖然允熥已經注意了到時間問題,楊子榮退下之後也絲毫不帶有得意之色、謹言慎行的很,可是有心人依然注意到了允熥留楊子榮的時間太長了。

李貫悄聲對胡廣說道:“陛下接見楊子榮的時間可真長啊。”

胡廣當然也注意到了這點,不過不動聲色的說道:“大概是因為他爭議頗大的會試策論吧。其實他的殿試策論也頗為奇異,隻不過有管相的名頭不好反對而已。”

管仲可不是儒家一派的人,所行的方法與現代國家的製度很像。

李貫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轉身去找其他人說話了。

胡廣看著李貫的背影笑了笑:想利用我,你還嫩了點兒。

……

……

宴會完畢後從第二天起的三天內,新科進士在鴻臚寺學習禮儀。

之後便是新科進士進入官場前的最後一項程序,眾人集體前往國子監拜詣孔子廟,禮畢後正式易官服,從此就不再是平民而是官員了。

其餘還有一項事務,禮部要奏請陛下,於國子監立進士碑,刻下這一科所有進士的名字。

到此為止,對這一百零二名新科進士而言,或坎坷或順利、或誌得意滿或如釋重負的科舉道路成為了過去式,雖然他們依舊可以懷念這一時的榮耀,但是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官場生活就要開始了。

之後對於這些進士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官了。

選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雖然大家都是進士,貌似現在還是平等的,可是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他們再聚首的時候,如果他們還有再聚首心情的話,大多數人就會發現各自的道路在考中進士之後的首次選官時就已經注定不同了,以後的前程也已經注定不同了。

此時選官還沒有那麼多的一定之規,又由於每一科進士的數量大多隻有百餘人甚至不到百人,所以基本上就是看皇帝的心意。

這一次允熥的心意很明確。三月十一眾位新科進士剛剛拜詣孔子廟完畢,允熥就下旨:‘王艮、胡廣、楊溥、吳溥、楊子榮、金善六人為中書舍人,黃敬補入工部為觀政進士,……,李貫為上元縣縣令,……。’

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大多數人不會立刻授官,而是補入京城某個衙門觀政,為期一年。這一年之中這個衙門有了六七品的空缺職位就讓在本衙門觀政的進士補上。

允熥不打算馬上授予任何一個進士地方父母官,最多是任命為某個知州的副手同知。允熥已經決定讓這些進士相當於後世民選上來的政務官,所以不會授予他們推官等官職,但是直接任命為主官他又很擔心他們這些新科進士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被胥吏上下其手,正好州同知的官位合適,可以任命。

允熥任命了九個州同知,其餘的進士都留在了京城。允熥一一分配了觀政的衙門。最好的當然是允熥身邊的中書舍人,隻可惜專屬於前幾名;分到六部次之,二甲進士和少數幸運的三甲進士都分到了六部;其它三甲進士分到了各寺、監、司。隻有李貫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