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一批人都是熟練工,現在大明的匠戶裏邊可沒有‘軌道戶’,新來的一批人估計熟練程度還比不上現在的這一批。’
允熥思索片刻,還是覺得隻能繼續使用這一批工匠,至少讓他們帶一帶新人,才好遣散回家。
‘給他們發一點福利吧,讓他們心裏也平衡平衡。’允熥想著。
允熥這就暫時把這件事放在一邊,處理起其他的事情來了。
允熥看到五軍都督府的一份奏折,是徐州衛指揮使出缺,原來的指揮使年紀大了,又舊傷複發,所以要告老回家,五軍都督府擬定了洛陽衛指揮使楚智接任。
允熥回想起來數年以前,當時楚智還在擔任京城武德衛指揮使的時候,自己去武德衛,楚智還效仿周亞夫來了一段細柳營的典故(第45章),結果因為時代的變遷段子已經不合適在現在使用而丟了人,但是還是讓允熥對於他留下來深刻的印象。
允熥命人翻出楚智的履曆,仔細看了一遍,覺得其實楚智其實功勞也立得不少,按照資曆來看也可以升職了,於是決定任命楚智為新成立的江淮都司的都指揮同知,兼任徐州衛指揮使,以後就可以讓他當都指揮使。
處理完了這件事,允熥繼續處理折子。
中午時分,允熥剛要去用午膳,這時王喜又拿了一份奏報過來,對允熥說道:“陛下,是錦衣衛的奏報。”
錦衣衛?應該不是什麼大事吧,要是大事秦鬆一定會親自過來一趟的。
允熥從王喜手中接過奏報,檢查了一下是不是仍然密封,然後拆開看了起來。
這封奏報的內容也簡單,就是奏報舳艫侯朱壽給女兒裹小腳的事情。
去年允熥剛剛繼位不久,最早發布的幾道旨意之一就有禁止裹腳,當時還因為這個懲罰了兩名官員,以表示自己對於裹腳的嚴厲禁止。(第197章)
當時規定,凡官員女兒裹腳的,一律不許升官;凡勳貴女兒裹腳的,一律降爵;凡平民女兒裹腳的,倍其賦。
但是之後允熥就將這件事情放在了腦後,忘記了。現在看到這個奏報,允熥忽然想起來了這件事。
允熥對楊士奇說道:“擬旨,因舳艫侯朱壽違例給女兒裹腳,降其爵為舳艫伯,俸祿降為一千五百石。”
又對蹇義說道:“把都察院的左都禦史王純、右都禦史向寶都叫過來!”
百官都在震驚於允熥竟然真的因為裹腳的事情降了一個爵爺的爵位,蹇義也一樣,所以一時竟然沒有反應過來,允熥又說了第二遍才聽到然後出去叫他們過來了。
等他們過來了,允熥對他們說道:“朕於去年六月發布聖旨,禁止裹腳,但是就在京城居然就有爵爺給女兒裹腳,可見地方上對於這道旨意必然執行的更加不力。”
“你們馬上派出禦史巡行天下,若是發現有官員、百姓擅自給女兒裹腳者,一律記錄,處置嚴格按照朕去年發布的旨意執行,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