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向導(2 / 2)

允熥正在設想著,這時王喜急匆匆的走進來,對於允熥說道:“陛下,上滬市舶司急報!”

熙瑤連忙抱著文垣、拉著敏兒與思齊起開了。

允熥接過奏折,打開來看起來。原來是關於李繼遷這夥兒海盜如何處理的折子送到了京城。

上滬的兩位當家人意見不統一,請允熥下旨決定如何處置這夥兒海盜。

允熥馬上站了起來。他細細的看著折子,折子上說李繼遷是張士誠的舊部,從三十多年以前就在海上漂泊,當然那個時候的主事之人不是李繼遷,是他父親,但是也是從小漂泊的。

若是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如果僅僅是這樣,允熥秉承著一貫對於人口的重視,既然他們是被抓到了而不是主動投誠,那麼統統流放到內陸地方,比如雲南去就可以了,隻是注意把頭目與下邊的普通成員分開就好。

但是允熥注意到了奏折上說:‘……臣細細詢問,得知他們曾先後到過梭羅州(今加裏曼丹島)、呂宋、滿剌加等地為海盜,後來定在琉球一帶,……’

引起允熥重視的就是他們去過呂宋、梭羅州、滿剌加等地了。要說朱元璋對於大明的水師的處理也是很奇怪,大明的水師基本隻作為近海防禦所用,根本不跑遠海,基本上平時最遠的道兒就是護送運糧食的船到山東、北平、遼西、遼東等地。

這樣根本沒有必要造一堆大船。但是朱元璋偏偏造了一堆大船,大型戰艦和可以改為大型戰艦的運輸船一千多艘,中小戰艦一千多艘,再加上輔助作戰船隻,總共有三千七百多艘船,這麼多船都可以稱霸太平洋和印度洋了。大西洋不好說,因為允熥不清楚這個時候的歐洲人軍艦規模如何,並且聽說這個時候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水師很強,但是基本上也不可能超過大明。

所以允熥覺得朱元璋很浪費,按說這麼節儉的人不至於這麼浪費,難道是覺得隻有這麼多的船才能平定東海與南海?

朱元璋怎麼想的允熥也沒法去問他了,不過這樣也讓允熥在海上可以直接進行擴張,不必擔心沒有船隻。

但是因為大明的水師基本上沒有出過遠海的緣故,允熥一直擔心他們在征討滿者伯夷國的時候在海上迷路。雖說大明的水師能夠測量緯度,但是在海上很難測量經度。並且即使能測量經度,他們也不知道滿者伯夷國和三佛齊的經緯度,無法憑借著這個去三佛齊國。

這樣的話一個向導的作用就很大了。但是施進卿一行人雖然是從三佛齊國過來的,但是三佛齊國小國一個,哪裏知道這些,對於航海一點科學的認識都沒有,當初他們能夠從廣東到三佛齊國就是憑借著老船工的經驗,他自己是不懂的,這次坐船又是從宋卡過來的,對於呂宋、梭羅州一帶的海況更加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