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這隻是個學術的問題了,允熥想了想沒有想出具體的過程,知道是士紳集團弄沒了就得了,反正允熥治下的大明不會走到之前的老路上去。
不過老朱因為收上來的稅賦太多了,足夠大明不打仗、沒有大災的情況下十年的開支,又因為黃河決口波及河難山東兩省,所以決定免除這兩個省的夏稅,雖然隻波及了這兩個省的小部分地區。
允熥死勸,才讓老朱改為免除波及到的那些地方的夏稅。允熥就怕他們免稅免著就習慣了,導致稅收不上來。允熥之後的計劃可是要花很多錢的。
不過總體來講,此時的大明非常富庶,朱元璋的本事也堪比《唐書》上的隋文帝。曆史上,在剛剛打了三年內戰的情況下,朱棣能派出鄭和下西洋,能編纂《永樂大典》,能出兵數十萬打安南,能開始疏通京杭大運河,這都是朱元璋的貢獻!都是朱元璋的積累!
正月底,又有倭寇在悊江沿海騷擾。允熥看到折子就生氣,差點兒下令把所有的船都塗成黑色,然後開到江戶或者京都去。
不過他知道老朱肯定不會同意的,所以隻是寫下了‘衛所備之’。不過好在很快悊江沿海傳回來了捷報,寧海衛指揮使陶鐸打敗了倭寇,並且遵照允熥的命令全部俘虜發往遼東。
老朱本來是想等著十一區的使臣來了之後把他們交給十一區的使臣處理的。按照慣例,這些十一區使臣會在接收到這些倭寇以後把他們全部處死在大明境內。不過允熥想著充分利用勞動力的原則流放了。當然也有一些罪大惡極的在當地被老百姓打死了。
此時東宮係的官員都用十一區來稱呼日本,起因是允熥又一次提到日本的時候用了十一區這個詞彙。當時還在詹事府的練子寧好奇的問為何把日本叫做十一區。允熥哪知道為啥,他隻是從動漫裏看來的,雖然知道是個編號但是怎麼編的號不知道,支支吾吾的啥也沒說。但是因為練子寧朋友很多,這個詞彙迅速的被其他人知道。
雖然大多數官員不用這個詞,但是他們都知道啥意思;東宮的人順著允熥的說法習慣了之後就也常用這個詞。後來老朱也來問,不過此時允熥已經編好了說辭,說是自己對周圍藩國、藩屬的編號,並且把一到十都編上了國家或地區:朝鮮、奴兒幹都司、北元、瓦剌、亦力把裏、烏斯藏、暹羅、安南、呂宋、琉球。
二月初一下午,允熥來到乾清宮拜見老朱。老朱見到他之後說道:“今日的折子不是送來了嗎,怎麼現在又來了?”
允熥說道:“瞧爺爺說的,沒有折子孫兒還不能來看看爺爺了?”
老朱說道:“是又有什麼你覺得非常重要的上書吧。你現在的樣子和五年以前請求攤丁入畝的時候是一樣的。”
允熥說道:“什麼都瞞不過爺爺。”然後把手裏的奏折遞給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