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告一段落(2 / 2)

正想著,看到陳彥回等三人都看向他。卓敬也是聰明人,馬上猜出他們是想幹什麼。卓敬真的想大喊一句:我真的和皇太孫殿下不熟啊!但是他不能喊,並且喊了也未必能打消他們的想法。

陳彥回他們三個看到了卓敬正在看向他們,周繼瑜說道:“卓拾遺,我們在這次的事情中的表現你也都看在了眼裏,並且在你主持兌換的時候我們也都是極力配合的,所以這次的事情望您能替我們美言幾句。您隻需實話實說即可。”

卓敬想了想,說道:“我當然會在上的奏折裏邊實話實說幾位的表現;但是,錦衣衛可以使用軍驛,而我的奏折隻能通過官府驛站來傳遞,雖說隻是從蘇州到京城,但是前後也可以差出一天的時間。未必有用。”

卓敬也算是急中生智,想出了這個問題。陳彥回、周繼瑜、班立明和宋忠一頓,頓時覺得果然如此;宋忠作為錦衣衛的人,這次又參與了案子,他的奏折總不能比陳彥回等人的發的晚吧;他可沒有必要為陳彥回等人擔這個擔子,小心把自己折進去。

而卓敬又不便使用軍驛,所以他的奏折注定是要晚於宋忠的,所以他的奏折到底能不能在陛下處置之前到陛下的禦座前就得打個問號了。

宋忠見此,馬上告辭說道:“我衙門裏還有事,就不陪幾位了,告辭。”說著,就已經往外走了。

陳彥回平日裏因為錦衣衛的名聲不好,一向與宋忠沒有交情的,這次因為案子偵辦,才算聯起手來了,但是同樣仍很陌生;並且現在錦衣衛人員極少,殘餘的人也都是用來監視官員是否貪汙,這次的案子沒有責任,所以也沒有理由讓人家擔風險。

他目送宋忠走出了大門,歎了一聲,說道:“各位也別再這裏了,各自回去寫折子吧,結果如何就聽天由命罷了。”說著,自己也走出去了。

其他人麵麵相覷,見繼續留在這裏也無用了,各自回去了。

十一月初二,允熥看奏折的時候,看到了錦衣衛宋忠和吳淞口千戶所的千戶班立明的奏折,他們可以使用軍驛,所以第二天就到了京城。

允熥第一時間並未看奏折的內容,而是注意到了‘宋忠’這個名字。‘我記得看《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朱棣造反時北平都指揮使就是叫宋忠吧,因為這個名字真的太特殊了,雖然因為座鍾尚未發明出來,所以在大明這個名字還不具有特殊的含義,但是自己記得很清楚。難道這個宋忠就是那個宋忠?’

允熥胡思亂想了一陣,也就丟開了,先後打開宋忠和班立明的奏折看了一遍,然後注意到老朱批答,都是同樣的內容:吳淞口千戶班立明世襲千戶貶為百戶,另尋能幹武將任千戶;陳彥回、周繼瑜貶為知縣,吏部尋有缺使補之。

允熥想:看來老朱並未太在意這件事,涉及的官員都隻是貶官,並未流放。因為這三個官員他都沒聽說過,所以也不在意他們的下場,分析了一下老朱的心思便罷了;他注意的有兩點:第一點是這次兌換策略總算是有驚無險,平安度過。在直隸地方,寶鈔的價格已經穩定下來,基本沒有人會把寶鈔當成廢紙了,甚至還有直隸地方的平安致仕的官員主動兌換寶鈔好方便帶回家。

維持寶鈔幣值是這次行動的要點,隻要這一點達成了,也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接下來可以在其他省份繼續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