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允熥也沒有心思看奏折了。他想:雖然自己手裏沒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雇傭嘛,匠戶也不是一年到頭都有國家的工作任務,空閑時候也接一些私活兒好掙點錢改善生活。
當然涉及到軍械,比如火藥、鎧甲之類的私活兒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無礙。允熥現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這兩樣非常有用,也並不是像曬鹽一樣非得大規模生產才行。
不過問題是允熥並不知道該怎麼製造玻璃和水泥。玻璃還好些,允熥記得這時候威尼斯人應該已經製造出了玻璃,西方人能製造出,沒道理東方人製造不出;但是水泥就不好說了,西方國家也是到近代才發明的,隻能是嚐試一下。
另外允熥還想大規模建煉鋼。允熥前世就是出身於鋼鐵廠的工人家庭,對於煉鐵、煉鋼很熟悉;但正因為熟悉,才清楚煉鋼有多麼不易。五十年代的土法高爐煉出來的隻是生鐵,並不是鋼,想加工成鋼還需要其他步驟,這先不提,僅僅是建造高爐都是很困難的。
明代的耐火磚、造渣劑都達不到工業革命以後的水準,並且這是生產工藝的差距,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至少允熥沒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把動力由木炭或者煤改為焦炭。並且建造高爐的投入太大,允熥現在可沒有那麼多錢來砸進去實驗,隻能等到自己當了皇帝以後再說了。
允熥的思維又擴展到了對於整個科技的思考。有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雖然在明代初年中國的科技水平總體上還在西方國家之上,但是在天文學和地理學上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了。
自從董仲舒發揚光大了天人感應理論以來,在中國,天文學問題和地理學問題就統統變成了哲學問題。雖然我們對於天文現象的觀測技術一直在提高,但是一直沒有人研究、或者不被允許研究各種天文現象的原因。真實的曆史上一直到明末中國對於天文學和地理學現象原因的研究程度和漢代也差不了多少,認為‘天圓地方’的還大有人在。
而洪武年間同時代的西方國家已經有很多學者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了,雖然他們當時無法證明這一點,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也正是基於‘地球’的概念。
如果這樣也就罷了,但問題是,對於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正是現代科學體係的起點,開普勒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一起標誌著現代科學體係的初步建立。如果不能建立現代科學體係,不管與牛頓等人建立的科學體係是否一樣,那中國被西方國家超過,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所以允熥認為必須打破‘天人感應’理論。但是怎樣打破這個被大家普遍認同的理論允熥現在毫無眉目。
在屋子裏踱著步子的允熥走來走去,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王步敲門,告訴他已經到了酉時初刻的時候,他才驚覺自己竟然一下午什麼也沒幹,淨琢磨這個了。
反應過來的允熥看著堆在桌子上的奏折欲哭無淚。但是馬上就是和老朱一起吃晚飯的時間了,也沒有空看了。允熥隻能隨便抓了幾個草草看了看,然後就出發去謹身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