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2 / 2)

扯遠了。此時允熥正在試圖讓老朱不要判處這些小貪官死刑,而是東部地區的流放西北,西部地區的流放遼東。他說道:“爺爺,這些貪汙在二百貫錢以下的罪臣就不要剝皮實草了吧。”

老朱聽到他說話,嚴肅的對他說道:“這些罪臣,一朝當了官,就大肆貪汙,從老百姓身上‘扒皮’,爺爺現在扒了他們的皮還給百姓有何不對。”

允熥心想老百姓可不敢要你還給他們的‘皮’。

他斟酌一下語言說道:“爺爺,對於貪汙犯的懲罰並不是隻有剝皮實草一種。把他們流放邊地,東部布政使司的流放西北,西部布政使司的流放遼東。這些地方都是荒涼之地,亦可起到懲戒之意,並且讓他們長期受生不如死之苦,豈不是更大的懲罰。”

“並且這些罪臣都是讀過書的,很多人不過是一時糊塗,才貪汙了一二百貫錢,還是能用的。讓他們在邊地教導當地的漢民和夷民說漢話、讀漢書、行漢禮都可以辦到,也有利於教化當地百姓。”

老朱聽他的話還是有一些道理的。老朱並非不通情理、不知悔改的人,隻是在馬皇後去世後沒有人善於勸諫老朱;朱標雖然敢勸諫,但是比較直,不會委婉的勸諫。

比如像上邊允熥勸諫老朱不要處死他們而是流放的時候說的是‘這是更大的懲罰’;而朱標多半是說‘要仁德不要對大臣那麼苛刻’。所以朱標說的話自然起不到作用。

所以老朱在思考以後決定部分接受允熥的觀點:“那就把處死的貪官底線由以前的六十貫錢改為一百二十貫錢,大於一百二十貫的仍舊剝皮實草;低於一百二十貫的照你說的流放邊疆。”

允熥也不打算糾結那幾十貫的事兒了,能讓老朱讓步就是勝利,反正以後自己是一定會改的。

今天因為已經談論的有些晚了,允熥於是就留在這裏把未看完的折子看完再回去。老朱在一旁批改著奏折。

允熥看著看著,看到了一份吏部的官員調令,不過這上邊調整的官員都是四品以上的,所以應該是老朱親自授意發出的。而他在上麵看到了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名字。

允熥因為黃子澄鼎鼎大名,所以對他很關注,仔細看他的新任命:保定知府(注1)。允熥不知道老朱是想尋個黃子澄的錯處,而地方官犯錯的機會更大,然後正大光明的處死黃子澄;他還以為是正常的調動,或者是老朱要把和允炆關係好的人調走。所以他看過之後就罷了。

然後吸引他注意力的是雲南各個宣慰使司來的夷人上的請求回去的奏折。奏折文章寫得文采不俗,一看就是理藩院的官員代寫的,最後讓他們簽個字;各土司都有一些懂得漢話會寫漢字的人。老朱已經對於從他們中間找出是誰販賣的毒藥不抱希望,所以批準了他們的辭呈。

因為類似的理由,老朱取消了對於京城出入的女子嚴格檢查的條令。畢竟這裏是京城,每天南來北往的人很多,這麼大的檢查是很耗費時間並且誤事的,所以取消了,不過老朱仍然讓錦衣衛暗訪。

這次允熥內心沒有什麼波瀾,安靜的看完所有的奏折,向老朱告辭回去了。

=====================================================

注1:太常寺卿是正三品官,保定知府是正四品官,雖差著一品二級,但是在洪武年間這是正常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