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126章(1 / 3)

在牢中這幾日, 有家裏人四處打點,姚思禮並沒有受太大的折磨,可是明蓁見了他依舊是心疼不已。

“父親, 您在獄中這些日子受苦了, 怎麼不在家中多歇息之日?”

“為父沒事,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際, 為父怎能在家中躲懶。”

周氏也惱他不聽勸告:“戶部難道隻有你一個人不成?你被關進獄中這些日子也沒見朝中的政事被耽誤了。”

姚思禮依舊是一副溫吞的模樣,“夫人此言差矣, 正是因為前一陣子張首輔等人謀逆牽扯到不少朝臣落馬,如今朝中才會堆積了這麼多的政事。皇上和景王信任我等,我等更當盡心盡職才對。”

周氏知道姚思禮做事素來認真,自己是怎麼勸也勸不住的,也隻好歎口氣, 任由他去。不過周氏趁著大家都在, 又提起另一件事。

“蓁蓁, 如今你已經出了月子,女婿也回京了, 等明日我和你爹就搬回家去住了。”

姚思禮很是讚同,“這些日子戶部的事務多, 回家去住我處理公事也便利些。”

明蓁心中雖是舍不得父母離開, 可也知道他們住在自家確實有些不便。父母本就是為了照顧她和昭哥兒才搬來陳家的, 如今也不好整日勞累他們。

明蓁這裏答應了, 周氏第二日便著急搬了回去。好在兩家離得並不遠 , 明蓁帶著昭哥兒回去看父母也很方便。

現在張家人已經伏法,明蓁出門終於不再受約束了。但她還是同以前一樣, 除了去鋪子裏並不喜應酬。

如今康王被囚, 張家倒台, 京中不少官員都是戰戰兢兢地,唯恐牽連到自家。

有不少人家已經開始四處打點,想要到景王那裏求個恩典。

可惜的是景王妃回京後便閉門養胎,眾人尋不到門路,隻好從景王身邊的近臣這裏入手。不少人都想上門和明蓁套近乎。對這些人,明蓁也是一概婉拒。

張首輔康王等人謀逆一案,經過錦衣衛和三司審理了半個月,終於有了結果。張首輔被定下謀逆、結黨營私、貪汙受賄等數項大罪。

錦衣衛從張家抄撿出黃金現銀有幾千萬兩之巨,珠寶玉器、古董字畫更是不計其數。還有全國各地的鋪子田產未曾核實詳細。

這麼多的財產靠著張家人的俸祿以及祖產是根本積累不起來的,絕大部分是張家人貪汙以及收受的官員賄賂。更有甚者,錦衣衛還查出不少張家的管家在外欺壓百姓搶占民田的案子。

至於當年盛侯爺被汙通敵賣國之事,也被錦衣衛審理的清清楚楚。

張清明一開始是拒不交代這事的,後來呂濟良親自出馬,也不知和他說了什麼,張清明便認了罪。

三司將張家所犯之罪整理抄錄後上奏給皇上,很快皇上的旨意便頒布了下來。

張清明兄弟被判了斬刑,張首輔因為年邁,皇上並未將他處死,而是將他貶為庶民,流放西北苦寒之地。

張家所犯的下的罪行被昭告天下,一時間受過張家欺壓的官員和百姓都跟著交手稱讚。

張家人都受到了懲處,康王也一樣沒有逃過。他雖是皇上親子,但卻和張家合謀毒害皇上,弑父弑君更不能饒恕。皇上給他賜下了一杯毒酒,命其自盡。

此次謀害皇上的主犯均已被治罪,按照道理該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景王在淮州治理水患,平複當地的民怨,又帶領兵馬進京救駕,樁樁件件都是大功。

可是這一段時日以來,皇上隻是命景王替他處理一些政事,並未對景王有任何褒獎,甚至絕口不提立太子之事,這不免讓朝中官員困惑。

就在眾人覺得聖心難測之時,皇上突如起來的一番舉動讓朝臣更是惶恐不安。

皇上居然在早朝上頒下罪己詔,詔書中重提當年皇上禦駕親征那場戰事,將戰場上盛侯爺英勇殺敵,舍身救駕的事跡公諸於眾。皇上自責當年因為自己的私心偏寵外戚,君臣相疑,讓盛侯爺死後蒙上汙名。

皇上一道罪己詔為盛侯爺洗刷了汙名,又提起了陳霖淮的身世,稱他乃是忠臣之後,屢次救駕立下大功,特賜陳霖淮承繼安西侯的爵位,將昔日的安西侯府歸還予他。

太監讀完這道罪己詔便有大臣跪下勸諫:“皇上,萬萬不可呀!此道詔書若是昭告天下,於皇上聖明有損,望皇上收回此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