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韓林兒(一)(2 / 2)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劉福通利用高郵戰役後的形勢,再次掀起大規模的反元武裝鬥爭。他將韓林兒自碭山夾河迎至亳州(今屬安徽),立其為帝,號小明王,建國大宋,改元龍鳳,以林兒母楊氏為皇太後。林兒號稱宋徽宗九世孫,故國號稱宋,以迎合漢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複宋”之實現;所謂“小明王”者,是為迎合“明王出世”之預言,以示黑暗已經過去,光明來到。

韓林兒命杜遵道、盛文鬱為丞相,羅文素、劉福通為平章,福通弟劉六為知樞密院事。不久,杜遵道專權,被劉福通殺死,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

中央機構折疊

宋政權很重視政權建設,中央機構多仿元製,設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和六部。為節製北方各路紅巾軍,在那些占領一地而又比較鞏固的地區,宋政權設置行省機構,現據史料可考者有江南、益都、淮安、遼陽、曹州等中書省;行省官製亦與元製同;行省以下地方政府,則廢除元的路一級機構,即設有府、州、縣。管軍機構也自成係統,有統軍元帥府、管軍總管府、管軍萬戶府等,均屬樞密院管轄,各行省另設行樞密院,相應的軍職則有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等。

宋政權建立後,“林兒徒擁虛名,事皆決於福通”①。林兒年輕,無軍事指揮能力與經驗。劉福通從領導潁州起義以來,四五年間,身經百戰,麵對元軍主力,衝破圍剿,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十五年六月,元朝中央政府任命以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魯為中原軍隊總指揮,被劉福通先後擊潰於許州長葛(今河南長葛東北)、中牟,紅巾軍渡河,河之北為之震動。十二月,元軍進圍亳州,小明王避兵安豐(今安徽壽縣),福通擊敗敵軍,亳州得安。十六年九月起,劉福通發動著名的三路北伐:西路由李武、崔德率領,轉戰於陝甘;東路軍毛貴,曾兵抵棗林、柳林(均在今北京通縣境內),元都人心大駭;中路軍關先生、破頭潘等由魯入冀、晉,北破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東進高麗。十八年五月,劉福通破汴梁,宋政權遷都汴,實現了使“宋”名副其實的宿願。宋政權曆年戰況,詳《劉福通傳》。

作為偽宋政權的皇帝,韓林兒負責下達詔書,建立中央和地方軍政機構,任命各級官員。如龍鳳二年(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克集慶(今江蘇南京)。七月,宋政權立江南行中書省、江南行樞密院,韓林兒以朱元璋為行省平章、郭天佑為左丞,以後韓林兒又升元璋為行省左丞相、吳國公,元璋雖不斷壯大,仍奉龍鳳為正朔。益都行省約建於龍鳳三年,韓林兒任命毛貴為平章;淮安行省約建於龍鳳二年,韓林兒任命趙君用為平章;遼陽行省約建於龍鳳五年初,韓林兒先後任命毛居敬、潘誠(破頭潘)、沙劉二、關鐸(關先生)等為行省平章;曹州行省約建於龍鳳三年初,武某為行省丞相。

發展頂峰折疊

宋政權遷都汴梁後,北方紅巾軍勢力發展至頂峰,但從龍鳳四年七月開始,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等開始大舉反攻。當時三路北伐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造成兵力分散,陷汴梁於無援之地。次年五月,汴梁被圍。八月,汴梁城破,劉福通護韓林兒衝出重圍,逃奔安豐,林兒妻及諸官員家屬數萬人、官兵五千人被俘,符璽、印章、官庫被奪,宋政權遭到嚴重破壞。

韓林兒到安豐後,由於兵力喪失大半,已不構成對元廷的威脅。察罕帖木兒把進攻重點放在山東紅巾軍方麵。韓林兒仍為宋政權皇帝,因而曾多次下詔加封朱元璋官職,而元璋直至龍鳳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下達命令仍稱:“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用龍鳳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