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寒上清宗
一抹初陽照射下來,穿過兩座溝壑縱橫的山峰之間,映照出山峰上一座座獨具風格的洞府。
上清宗的洞府,依山而建,半裸露於山間,半隱藏在山體,裸露於山間的是每日早課的修行台,隱藏於山體的是日常作息的休息室。兩者間有兩大石板間隔,將洞府分為三段。其一為專為朝陽初升之時,吞吐天地靈氣與鴻蒙紫氣而修建的望日台,用以每日朝陽初升,望日修行,吞吐天地,上清宗修者稱為望靈台。其二為此台之下,寬敞的修行地,專用於修行身法,武學,招數等外功。其三為日常作息用地,鋪有床鋪,掛劍,鏡台,石桌,石椅等日常用具。
上清宗有兩座山脈為新入門弟子修行使用,每座山脈都有修行弟子若千餘名。每位弟子的洞府都是穿山而建,洞府大門前有著無數的階梯盤延而上,呈梯形逐層拔高,每位弟子選擇洞府之時,是以入門之時攀岩至何等高度,才允許搭配何等高度的洞府。
每層階梯都有暗金色重力符文於微光中若影若現,此符文蓋因書寫材料特殊,再加上符陣擺放嚴謹,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奇異局麵,階梯間的符文可自行吸取散布在山間的靈氣使得重力符文長期蔓延山間,於是,這便使得想要完成日間的早課和每日任務堂頒發的日常任務的初入上清的新人們苦不堪言。
一入仙門深似海,從此人間是凡塵。
無數外門弟子將會在此生活,度過自己在上清宗的第一個三年。
上清宗山脈一座座向陽洞府的望日台上。
在天色尚明未明,將是天地間最黑暗的時刻。
陰影中,一個個身穿清一色的淡青色道袍頭插墨色道簪的小道士們露出一張張還仿佛帶著稚嫩色的麵龐,盤膝在各自的洞府門前望日台上,台下就是萬丈深淵。
“天地蒼茫一線天,浮雲遮蔽萬裏棉。”這句話形容的便是上清宗新生洞府前群居望日台的情景。
就在此時!
也許是一瞬間,也許是一刹那。
天地突然之間安靜了下來,夜裏的蛙鳴,蟬叫,蚊蟲的嗡嗡,煩躁,樹葉的沙沙,鳥叫,統統安靜了下來。
朝陽升起!
旭日初升!
一抹初陽散射在微雲的韻韻蔚暈裏。
黑暗間的第一抹光,朦朧,蔚暈,散發著初次見麵時的羞澀與幹淨。
那被照耀著的雲朵,朦朧著,模糊著,似乎是紫色,又似乎是暗紅,顏色交雜,朦朧,似乎看的清除,又似乎什麼都沒有看清。
呼!
山間似乎突然間多了一陣奇異的風聲!
山裏的那一株株小草,閃爍著清晨的露珠,迎著朝陽隨風起舞,仿佛有靈性一般向著朝陽的方向迎麵而上。
同一時間,道士們也不約而同的,第一次的打坐似乎在冥冥中的道理中,他們默契的,同時的,開始了各自的第一次修行,開始了自身第一次的吐納呼吸。
隻見那奇異的“呼”聲過後、有一縷縷肉眼能看到的紫氣從朝陽升起的方向,從山間森林的方向,從小道士們身邊盤膝打坐的縫隙中,升起,漂浮,盤踞。
在這座山間,有著無數執著,堅毅的身影,身懸崖之邊,迎朝陽而上,體天機,查天意,悟自身,盡著全身的氣力,不顧因秋意寒意的襲來而瑟瑟發抖的身體,吐納呼吸,如此修行。
吸引天地間第一抹紫氣。
這是每一位修行的道士們共同的心聲。
傳聞上清宗曾有上古大修,於朝陽初升之機,吞吐天地之氣,天地間第一抹紫氣被其吞吸,方圓萬丈,虛空碎裂,其人武碎虛空,破空而去前,留下其吐納法門於石台之上,上清宗用時百年,整理出“基礎導引功”,傳授給新入門弟子。
經過無數上清宗師長們的驗證,基礎導引功有助於初入修行時的築基,是以,新入門弟子每日采集天地第一抹紫氣用以修行,被一代又一代的老生們傳授給了新生們,待新生變成老生,就又傳授給當年的新生,慢慢便演變成為上清習俗。
蘇晨照例初晨修習完了每日的“基礎導引功”後,卻並未馬上離開修靈台,反而就在望日台直愣愣的望著天空。
天空上似乎有個螞蟻。
會飛的螞蟻。
它似乎有什麼魔力,在蘇晨看了一眼之後,便直愣愣的移不開了眼睛。
蘇晨像是著了魔似的,感覺那個黑影很熟悉,來源於靈魂的直覺讓他移不開眼睛,就這樣眼睜睜的看到那隻“螞蟻”墜落到了眼前,忽的消失在了蘇晨的眼前。
“啊!”蘇晨如夢驚醒,等到“螞蟻”落到眉間,眼睜睜的就在眼前消失了之後,蘇晨的身子卻才遲鈍的反應了過來,向後退縮,卻是撞到了那背後的分隔望日台與練功房的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