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繼撫順會戰之後,後金軍向明朝遼東地區發動新的進攻,將攻擊的矛頭指向撫順以北、鐵嶺以南一帶地區。
五月十九日,後金軍攻取了撫安堡、花豹衝,三岔兒等大小十一堡,將掠奪來的人口、牲畜、財物、穀物運往老巢赫圖阿拉。
其後對明朝與後金邊境的田地上的禾穀,都縱馬牧放,使之顆粒無收。
攻占鬆山屯堡時,派明朝的降將李永芳去勸降,以撫順降民受到恩養為例,山屯堡軍民步李永芳的後塵,全堡投降。
而周圍崔三屯等五個屯堡的軍民拒不投降,後金軍施逞淫威,將其軍民全部殺死。
戰爭的勝利給後金統治者們帶來巨大的物質利益和精神鼓舞,他們要繼續打下去,七月二十日就在這種**之下發動了清河會戰。
巡撫山東都禦史翟風翀曾經說過:”**哈赤最貪的是清河、撫順兩個市場貿易之利,最害怕的是撫順、清河兩處官軍的圍剿。”
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撫順、清河兩城是後金通向遼沈的兩個門戶,離老巢赫圖阿拉最近,路途也是最方便的兩條,這自然對後金是個最大的威脅,使**哈赤時刻不能安枕。
清河城位於撫順東南的山穀中,號稱天險,隻有東南稍平,為明朝遼東僅次於撫順的邊防要塞,是遼陽副總兵所管範圍的東邊重鎮。
為防禦建州衛女真,這裏很早以來就修築了眾多的堡、墩台、邊牆,不斷增加兵員屯駐或戰時策應其它各處。
清河原有戍卒五千二百五十人,為加強防守,遊擊張旆又帶三千人來援,名義上的兵力有一萬,實際兵力約六千,這是明朝軍隊的通病,實際數目達到了名義上的六成,完全可以交差,百姓數萬,城中有萬餘。
此時,遼東各地已經加強了防備,清河是重點之一,因此清河城牆上布列火炮、火槍、鉛子、鐵彈子等武器。
後金軍從鴉鶻關入境,進攻清河城。參將鄒儲賢聽說**哈赤領兵來攻,主張用其麾下一萬兵固守。援遼遊擊張旆、守備張雲程請戰,沒有同意,因此還沒有開戰,主角和配角先打嘴仗。
明軍中有一千多名槍炮手。戰鬥一開始,明兵就放炮,放鳥銃,射箭,刀砍,槍刺,擲石,後金軍不顧這一切,用大木板靠城,從下邊挖牆腳,挖塌城牆,從城牆缺口衝進城城中,第二天就攻克了清河城。
鄒儲賢見形勢緊急,斬了馬,燒了營房,率家丁大戰於城南。張旆戰死之後,李永芳從遠處招降,鄒儲賢望之大罵,亦戰死,全軍皆沒於清河城中。
百姓萬餘人,除有姿色的婦女外,其他慘遭殺害。
清河附近,一堵牆、堿場二城,自三岔堡至孤山堡,城堡盡皆拆毀,房屋盡皆燒毀。
獲取的穀物全部運回都城赫圖阿拉。凡是田中沒有成熟的穀物,都縱馬牧放,造成幾十裏之內不見人煙。
清河城一戰,是後金與明朝兩軍攻守戰中第一次激戰。
靉陽寬奠等地方,人民聞風逃散,拋家棄業,哭女呼兒,又有一些**和敗兵乘勢搶掠,景象甚是淒慘。
清河城會戰,是後金與明朝兩軍攻守戰中,表現最為慘烈的一次攻城戰!
雖然**哈赤出動了二萬八旗精兵,對付六千守城明軍,雙方的損失估計是差不多,明軍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戰力,使後金統治者感到十分震撼,尤其在後金軍中產生了重大影響,令人難以忘懷。
清河明軍依靠城牆和火器的優勢,使用得當,守城有法,抵抗意誌堅決,沒有人投降,連家家戶戶的壯丁也參與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