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一大國(1 / 3)

“是啊, 我們的東西好,現在數量也上來了,所以全國推廣, 好東西要讓所有人都能夠享用。”柏晨對林豔道。

“真好, 那你們這是為國爭光了啊。”林豔驕傲地說道,“這麼快就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你得感謝陳老呀, 靠他這樣的科學家你們才能發展得這麼好的吧?”

“我知道,當然要感謝他。”柏晨認真回答,“同時也要感謝所有作出貢獻的人。還有您和我爸, 今天取得的成績同樣離不開你們的支持。”

“我們這點算什麼呀,支持你那不是應該的嗎。”林豔嘴上這麼說,心裏已經樂開了花,“主要還是靠那些幫你的人,尤其是陳老和秦總他們,要好好感激人家。”

柏晨:“放心吧, 我會的。”

這次農作物的全國推廣, 因為各大媒體和各種自媒體的大肆報道, 所有人都知道了。

那些不再務農、在柏晨他們縣城的工廠裏上班的父老鄉親們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誇誇大會, 一到下班之後的閑暇時間, 他們聚在一起,或者茶餘飯後在縣城的小公園裏休閑娛樂時,討論的話題都是誇柏晨。

他們沒有太多的詞彙, 就隻能反反複複的感歎, 反反複複的用一些誇張的詞語誇獎,仿佛要永遠誇下去,永遠也誇不完。

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驕傲之情, 談論起柏晨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他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曆,都津津樂道,樂此不疲。

同村人在一起都要反複誇獎,要是碰到其他地方的人,他們更是要跟別人講很多關於柏晨的非凡事跡。

還好柏晨在山上聽不到他們這些不斷誇獎和過度誇張解讀的話,不然他都要受不了。

這樣的大事件當然也免不了要在網上被熱議。

原本他們公司一旦有一點什麼事情都能自然形成熱搜,這次在全國各地推廣,事件的力度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新聞一發出,大家就震驚不已。

沒過幾個小時,微博上的前幾個熱搜全都是他們公司的。

這些熱搜不僅在討論當前的事情,很多以前公司發生過的事情也被大家拿出來重新討論。

還有他們的產品,消費過的人再次主動安利,沒消費過的人則一直都很好奇,如今則變成了滿懷期待,因為很快他們也能夠消費得起了。

更有甚者,把他們公司有消息報道以來所有的事件都挖出來,然後分析討論他們公司如此快的發展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連帶著還腦補衍生出很多關於公司的傳奇故事,有的沒的反正大家說得跟真的一樣。

還有柏晨這個人,隻要是公開的資料,也被大家整理出來,像了解一個全民偶像一樣方方麵麵了解他的故事。

一夜之間,公司成了傳奇公司,柏晨這個人被大家塑造成了傳奇人物。

因為柏晨被所有人了解得那麼清楚,葉澤海跟他關係這麼近自然也逃不脫,也變成了全國知名人物,躋身頂級職業經理人行列。

那些以前他們一起創業的故事,有勵誌的部分、有成功的部分、也有失敗的部分,也都被網友們挖出來,拚接到他們的故事裏,成為他們傳奇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的,那些曾經用非法手段坑了他們的人,也都被挖出來。

然後被一些人仔細研究,突然發現以前坑他們的人正是前段時間抹黑他們的人,而那些人因為作惡多端已經被抓了起來判刑,現在正在坐牢。

大家把這些事件一聯係,又編出很多關於商戰的傳奇故事,比小說還精彩。

“網友們真是有才啊。”葉澤海閑暇時跟柏晨聊天的時候,提起網上熱議的事情,不禁感歎,“我之前看了點他們編的內容,竟然把我給吸引住了,比看小說還精彩。”

“比看小說還精彩是因為你在裏麵是主角嗎?”柏晨開玩笑道。

“我並不是主角,頂多算一個配角。”葉澤海道,“你才是主角啊,真正的大男主戲。”

“……”柏晨其實沒怎麼在網上看那些東西,他隻看到熱搜的標簽名,一個都沒點進去看。

所以不知道都是些什麼內容,剛剛順口那麼一接葉澤海的話,沒想到還給自己挖了個小坑,一時接不上話。

過了一會兒他才說:“那這麼說,咱們這是又一次沾了國家的光了,背靠國家名利雙收。”

“嗐,我確實是沾光了,沾了國家的光,也沾了你們大家的光。”葉澤海一臉認真說道,“你的話倒也不必這麼說,說實話,你的貢獻非常大,名利也是你該得的。”

“沒必要總是這麼拍馬屁吧,”柏晨道,“總拍馬屁聊天就沒意思了。”

“我哪裏拍馬屁了?實話實說而已。”葉澤海沉思了一會兒,“其實吧,國家也是由每個人組成的,一個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讓國家得到了發展,個人自然也就跟著沾光。”

柏晨:“嗬,你還會講哲理呢。”

“這本來就是這個道理嘛。”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就從春耕來到秋收,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的特殊農作物迎來第一個收獲季。

所有地方的新品作物種植情況,全程都有監測數據,最終這些數據通過彙總後,會定期發送到柏晨他們這裏。

如果哪裏的作物出現異常生長得不好,他們就可以給出科學技術指導。

得益於這個完善的體係,雖然隻是第一年大範圍普及新作物,最後的收成卻很可觀。

除了極少數地方沒達到既定的目標之外,絕大部分都獲得了豐收。

如果要給這次大範圍普及打分的話,柏晨可以打出九十分的高分。

新作物迎來豐收的消息很快放出來,各家媒體也都到全國各地爭相報道,拍攝新作物豐收的樣子,了解實際產量如何。

各種媒體的報道和直播伴隨著整個秋收季節,所有人都見證到了新作物的大豐收。

秋收結束之後,各地方對新作物的產量進行了統計,最終數據彙總到柏晨他們的上級部門。

上級部門把數據整理好後,又給柏晨他們發一份,最後舉行視頻會議,大家討論第一次普及種植的效果如何。

雖然結果已經很好了,但是依然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提高成績。尤其是少數幾個產量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重點討論原因,得出改進方案。

大家開會剛做出了方案,國家糧食等農作物產量統計的數據也已經公布。

由於增加了新品種的種植,雖然隻是第一年試種,增加的麵積很少,但是總產量卻大幅度增加。

很多以前特別依賴於進口的東西,預計今年可以減少很多進口量。

秋收結束一個月後,這些新農作物的產品被集中收購,這也是一開始普及種植的方案,保證每個種植戶種植新品種都不會虧本,而且有錢賺。

收購上來的新型農產品,再統一放到各地市場上去賣。

如何賣這些產品,相關部門也製定了一個具體的方案。

由於總量畢竟有限,東西又非常的好,為了避免分配不均,他們讓每個人限量購買。

如果有人不想要,那就在放棄購買的協議上簽字確認。

在價格上也定了一個大家都買得起的價位,比普通農產品高得不多。這個定價主要是為了種植戶能夠掙到錢,國家其實一分錢都沒掙。

對空間的改造工作和持續研究正在有序進行,最近沒有太多新的發現。

具體工作也都由各個研究小組去做,柏晨的工作重心暫時放在了這些新農業上。

秋收過後還沒入冬,上級部門又發來通知,有了今年的成功經驗,明年要擴大新產品的種植規模,至少要擴大到今年的兩倍。讓他們種植技術的部門再進行評估,並且提前做好疫苗工作的準備。

這個事情已經不需要柏晨再親自親為,交給江琳去確定具體的方案。

他自己則開始研究將畜牧和養殖也普及到全國各地的可行性。

這個工作需要跟江琳和葉澤海兩邊協調討論完成,他花了十來天時間,做出一個可行性報告,提交給了上級部門。

上級部門原本打算將農作物全麵鋪開之後,再來考慮畜牧和養殖產業的普及問題。

看了他的報告後,得知可行性很高,便決定今年就開始實施。

很快上級部門又組建了畜牧和養殖產業專門的隊伍,來跟柏晨他們對接。

確定開展養殖的地區,做培育,進行技術培訓等等工作,隨即也就全麵展開。

首批開展養殖的地區如何說服養殖戶,養殖過程中提供哪些支持,養殖出欄之後如何進行統一收購等等這些問題,涉及麵很廣,工作也不容易做。

好在上級部門總能協調到得力的資源,全都不用柏晨他們去操心。他們隻需要做好技術員的培訓工作和種苗幼崽的培育工作。

這個工作涉及到的都是動物幼崽和幼苗,工作難度比農作物普及的時候要困難許多。

從秋天開始籌劃,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直到第二年的春暖花開,才把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正值春耕季節,今年農作物新品擴大規模,這段時間工作也很多,所以關於畜牧和養殖產業的普及工作隻能暫停,要在春耕結束之後重新繼續。

工作雖然繁多,好在總體上很順利。

不僅因為他們在各項工作上都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也因為去年農作物取得成功,種植戶掙到了錢,今年擴大種植就沒什麼難度。

而在畜牧和養殖業上,養殖戶也都有了信心,願意嚐試,何況還有收購保障,大家都不怕白幹一場。

所有工作的投入成本,都有詳細的計算和記錄,以便作為產品產出時為收購定價做參考。

組織上有一個原則,這些新品種的普及,最終隻要做到收支平衡就行,不論是組織上還是公司都不從中掙錢。

在這些產品和產業上,僅靠出口就能掙到很多錢,不差國內這一點。

當然為了激勵大家的積極性,對於在各個環節做得好的人,會有應有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