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張大人的隊伍,快過去答話。”羅士英興高采烈。
“姐,正是張大人,你稍等,讓我過去。駕!”羅士信把大槍掛好,跳下戰馬小跑過去了。
吳明不解,羅士英高興地說:“吳大哥,你知道對麵的主將是誰嗎?”
“英子,誰呀,你們還認識他不成?”
“認識,當然認識了。正想他呢,他來了。這下行了,吳大哥,你無性命之憂了,至少他得放我們一馬。”羅士英那張漂亮的臉上寫滿了興奮。
“是嗎?此人是誰呀?”吳明不解地問。
“就是我向你常提起的東郡通守張須陀張大人……”
“張須陀……”吳明聽了這個名字,在腦子裏充複著,心說,給老子的,好熟悉的名字。哦?想起來了,隋唐的小說、影視劇中有這麼個人物,不成想讓我在這兒遇上了。據說,這可是性格剛烈為人耿直的武官。
“英子,人家那麼大的官,就算你們的父輩跟他有交情,那也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現在你們倆是平頭百姓且得罪了官府衙門,而我身負多條人命,是官兵捉拿的要犯,找他能行嗎?”吳明不無擔心地問。
“吳大哥盡管放心,張大人一來這事就好辦了,你就等好消息吧。”羅士英成竹在胸地說。
來將正是東郡通守張須陀。他怎麼領兵帶隊到牛家窪來了呢?這裏需要補充幾句。
原來,因為濟南府大帥的兩條命令,通守張須陀和郡守杜文舉鬧了個不歡而散。
張須陀回到軍營不敢怠慢,得趕緊執行大帥唐壁的軍令,進磨盤山剿賊。
磨盤山在東郡境內,山內匪賊作亂,張須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此前,他幾番帶兵征巢,但收效甚微。
原因是,磨盤山山高林茂,地形複雜。而張須陀手下兵馬有限,總共僅有五千兵馬,山中的賊人不知道有多少,也不和官兵正麵交鋒。他們一看官兵來了,就躲進山林,像石沉大海一樣沒了消息。
官兵進山卻找不到賊人的影子,等官兵一走,他們又出來活動,洗村擾民,打家劫舍,搶男霸女,無惡不作。鬧得附近的村莊鎮店內的居民人心惶惶,膽小的都不敢在這一帶住,很多村民舍家棄業,很多田園荒蕪,破弊不堪。
皇上楊廣腐敗無能,隻顧著大興土木,興師邊關,鎮壓農民暴動,根本無暇顧及這些事。張須陀的上司郡守杜文舉是個官場老油條,見風使舵,欺上瞞下,得過且過,張須陀對他非常反感但又沒有辦法。
後來,張須陀多次給大帥唐壁上書力陳此事,但朝庭不派大兵,唐壁也不敢或不願大肆興兵。張須陀又給靠山王楊林上書,力陳此事。楊林遠在登州,向皇上進諫無果,也不之了之。不料,這件事就傳到唐壁那裏,唐壁認為張須陀越級上書,有狀告自己治理不力之意,心中大為不悅。
現在又接到唐壁進山巢賊的命令,張須陀不敢抗令,隻得老生常談,哪怕是作作樣子也得進山轉轉。至於能不能找到賊並巢得了賊,張須陀心裏一點數也沒有。
張須陀手下掌管著五千人馬。他傳令擊鼓升賬,不大會兒,手下的副將、偏將、牙將都到齊了。
張須陀看了看他的得力助手大將方魁、廖勇、吉天佐、吉天佑等人,然後把大帥唐壁的命令宣讀一遍。命大將廖勇引軍五百為先鋒,吉天佑引軍五百為押糧運草官,自己和大將方魁等引軍三千為中軍,讓吉天佐引軍一千留守東郡,三天後四更造飯,五更出發,進山剿賊。
第四天天不亮,張須陀率領三千兵多馬就進了磨盤山了,結果這三四千人在山裏轉悠了五天也沒見賊人的影子。
後來,大將方魁說,大人,我們這麼轉悠也不是辦法,賊人肯定知道我們進山躲起來了。山裏地形複雜,我們這點人馬想要抄山太難了,萬一再中了賊人的埋伏後果不堪設想。我們還是出山把隊伍紮到鎮上,讓附近的村民給我們探探路,如果能摸清賊經常出沒的地點或老巢在哪兒,那就好辦了。
張須陀點頭同意,就這樣把隊伍拉出了磨盤山駐紮到了顧店鎮。安營紮寨之後,派人尋找這樣人:膽大,心細,願意進山打探賊人消息的人。
可是一連找了幾天,一個人也沒找到。附近的村民倒是不少,一聽說要他們進山打探賊人的消息,無論出多少錢沒人敢去。
張須陀也犯愁了,這怎麼辦?找不到賊人怎麼剿滅呢?就這樣收兵回去,大帥能答應嗎?
張須陀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山中賊匪剛剛洗擾了牛家窪。牛家窪人奮起抵抗,很快就把賊人趕跑了。張須陀一聽喜出望外,來呀,撥營起寨往牛家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