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第180章(1 / 3)

大軍開拔之後,李如鬆再度發現了新的問題。

原本軍馬們這幾日養在營中還不曾令人察覺到有何異常,但等到重新上路以後,不少馬兒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虛弱遲緩之狀。

李有升經驗老道,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原因,不免有些擔憂地道:“軍馬都開始掉膘了,光喂馬草就是會有這種隱患。”

朝鮮方麵在運輸兵糧時優先送來的都是糧食,導致大部分軍馬不僅吃不上保膘的馬豆,就連平日所需的馬草都吃不飽,可不就讓馬兒們開始掉膘,而一旦開始掉膘,馬兒的體力就會跟著下降,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騎兵的戰鬥力。

何況遼東的騎兵都是家大業大的主,不少高級將領座下更是雙馬配置,是以逐風陣亡以後,青芷將自己的踏雲給了李如鬆,自己則從營中另外挑選一匹軍馬的行為才沒有惹來有心人的注目。

大軍到達開城時已是夜裏,李如柏翹首期盼了幾日,倒不意李如鬆他們來得如此之快,遂將這幾日收集到的軍情一一向其彙報。

早在大軍出發前和在路上時,朝鮮方麵的哨探便不時送來日軍已經從漢城撤退的消息,為了謹慎起見,李如鬆並未輕信。

翌日,李如鬆早起召集諸將會和,恰逢朝鮮方麵以平壤截殺日軍失利為由召回了李鎰,重新派來的柳成龍和李薲還在路上,幾位隨行的朝鮮官員竟無一人堪稱真正熟悉地勢,李如鬆隻好親自帶領眾人查探開城周邊的地形。

隻可惜開城雖有東坡驛為憑,南麵又有臨津江作為天險,但日軍早已遁回漢城,為今之計,明軍也隻能渡過臨津江後再做打算。

回城的時候,開城內聚集了不少聞訊趕來的朝鮮百姓,無奈開城早已被日軍焚燒殆盡,城中米糧全無,這些百姓都是聽聞明軍和朝鮮軍進城後才從四麵八方趕來,為的自然是討點口糧求生。

眼見百姓們將眾將圍在中央,李如鬆見這夥朝鮮平民個個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顯是已經饑餓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又被這場無端飛來的戰火燒得無家可歸。想到此處,他心頭不免生起憐憫之心,遂吩咐李有升從大軍手頭擠出一些糧食分給周遭的百姓。

無論如何,眾人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無辜百姓餓倒街頭而無動於衷。

李有升將這群百姓引到一旁,按著人頭一個個地分發饅頭和幹餅:“都別搶,人人都有……”

見百姓人人自發下跪磕頭道謝,感激涕零,幾名朝鮮官員不禁麵露慚色,他們此次跟隨大軍南下乃是兩手空空而來,壓根沒考慮到沿途眾多流離失所的平民救災事宜,況且押運明軍的糧草已是超出國力負荷的重擔,他們更不敢在這個緊急關頭朝上頭提起此事。

李如鬆瞥了一眼這幾人,輕輕搖了搖頭,帶著剩餘的明將返回營中。

眾將齊聚營中商議軍務,便聽李如鬆分析道:“根據李寧和周邊哨探的消息,如今日軍多已返回漢城駐守,眼下雖然還未查探到漢城內日軍的具體人數,但根據李如柏他們先前打聽到關於日軍從開城撤退的消息,再加上小西行長的殘部,城內新近增加的日軍至少也在兩萬人以上,保守估計下來,日軍大隊人數恐怕不會比我軍少。”

此次從平壤出發的明軍約莫有三萬餘人,但比起平壤之戰,不僅人數可能處於劣勢,就連後續的糧草供應亦是不容忽視的隱患,眾人商議下來,也隻能討論出一個先查探地勢的對策。

朝鮮防禦使高彥伯方才見到李如鬆主動分發糧食的舉動,心頭頗為觸動,一聽李如鬆預備指派人手查探王京周邊的形勢,他上前一步,主動請纓道:“提督大人,在下願為天兵們帶路,請準允我等充作先鋒。”

李如鬆的視線隨著這番話語掃過高彥伯,見他麵上神色尤為誠懇,頷首道:“也好,那你就同查大受一起,明日天亮前出發。”

“是,多謝提督。”

李如鬆輕“嗯”一聲,轉頭看向李如梅問道:“浮橋搭建得怎麼樣了?”

李如梅上前一步拱手道:“稟提督,今日已經搭建得一部分,朝鮮方麵的柳成龍大人於傍晚前趕到,率領部分朝鮮官兵一齊協作,預計在明日正午前便可搭建完畢。”

如今已是正月下旬,臨津江冰麵部分已經開始出現消融的情況,為了保障大軍的輜重能夠順利渡江,這才不得不修建浮橋保障人手和軍器都能盡快運到前線的坡州。

李如鬆放下心來,下命散會,眾人便分頭散去。

走回營帳的途中,李如鬆恰好遇到青芷從另一個方向走來,他便站定原地等著青芷趕了上來。兩人齊齊走回帳中後,才聽他問道:“曲老頭情況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