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末的黃岡又下了一場雪,冷風嗖嗖,廖凡帶著在表姐麵館學到的“十八般武藝”,帶著一臉的自信,行走在黃岡的街市尋找適合做麵館的店鋪,好位置的店鋪都被人占據,找了兩日,廖凡顯得急躁,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的春天對於廖凡來說,來得甚是腳步急促,妹妹即將要高考,上大學的費用將成為一家人的奮鬥目標,也是全家人的一場“高考“。終於在第三天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店鋪,靠近菜市場,人流量大,跟房東辦好租賃的手續後,廖凡便讓父母幫忙張羅著進行簡單的裝修,三五日的光景,”一碗香“麵館便隨著一陣炮仗聲開張,母親留下來做幫工,父親便在城裏打一些零工,一家人都進了城,廖凡將學到的手藝展現的淋漓盡致,也將表姐夫送行時兜授的秘決牢記於心,微笑地麵對每一個客人,麵館生意著著實實地紅火起來,母親醃製一些酸菜,泡製一些辣蘿卜,擺放在餐桌上,讓客人隨意吃,更是發展了一部分常客。紅火的生意讓廖凡的幹勁十足,不覺得勞累,父親也放棄找零工,來到店裏幫手。妹妹周末晚上也會過來吃上一碗熱幹麵,並對哥哥的手藝大加讚賞,一家人周末的相聚其樂融融,生活的艱辛隻有家人團聚歡喜的片刻才能抵消,也是中國人喜歡與家人團圓的原故,它消彌了隔閡與疏遠,促進了情感的奠定與加固。
麵館的生意一直紅火,廖凡一家人都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七月的高考前,妹妹廖嘉爾專程來到哥哥的麵館吃了一碗熱幹麵,家人的鼓勵,讓她充滿了自信奔赴考場,這場全家人的“高考”,牽係著每一個家人的心。一切如家人所願,八月份的成績出榜,廖嘉爾“十年寒窗”的苦讀,終於換來了複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領回通知書的那一刻,父母喜極而泣,廖凡也是欣喜若狂,隻是晚上睡覺前,廖凡將自己在武漢大學遊玩時的那種心情又誘發出來,也隻有片刻的閃念,因為他始終認為妹妹比自己更優秀,更應該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廣闊的天地,自己這種默而無聲的成全,更應該堅定,隻是淚水蹦出眼眶在眼角輕輕地滑落,睡在身旁的父親全然沒有察覺。
暑假漫長的兩個多月,妹妹嘉爾呆在店裏幫忙,她一直理解父母為家操勞的艱辛,也明白哥哥為什麼沒有去複讀,所以她沒有像別的女孩那樣,選擇去遊玩,穿著也樸素,都已經成年,長像又標致,皮膚紅潤,透著一股青春靚麗,但她的衣著打扮,儼然是鄰家小妹,沒有大城市女孩子的那份嬌氣任性。廖凡的心情已經豁然開朗,他認為自己的放棄與付出沒有白費,相反,妹妹替自己及家人爭回了顏麵,能考上十大名校,在家鄉已傳遍十裏八鄉,很多父母都將妹妹的成功曆程用來鼓勵自己的孩子,廖凡的麵館生意也異常火爆,很多父母帶著小孩過來吃麵,隻是為了讓孩子聽聽這位學姐的學習心得,嘉爾也盡善盡美地鼓勵慕名前來的學子,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分享與他人,整個暑假期間,嘉爾成了當地的小明星,慕名而來的有小學、初中、高中生。廖凡每天晚上發酵麵粉是平時的三倍,揉麵的時間過長將手搓腫,但是心裏卻是美滋滋的,收入也是平時的幾倍,一家人幹得熱火朝天。
轉眼九月份到了,嘉爾該去學校報到了,廖凡給妹妹買好省城去上海的火車票,沒時間送妹妹去省城坐車,嘉爾也堅持首次遠行要煆燒自己,學會獨擋一麵的能力。送別的時候,父母喜極而泣,嘉爾強忍著淚水與父母道別,開啟了新的求學生涯,帶著信心與希望,憧憬著未來踏上了列車......
麵館的生意漸漸地平淡如之前,廖凡和家人仍如之前般勞作......
莫迪的童年是在礦區成長的,父母都是礦區職工,家裏就他一個孩子,條件比較優渥,從小吃著麵包,喝著牛奶,吃著油條醮著豆漿。他從小就顯得不合群,礦區大院孩子多,莫迪從上小學開始,就避著那幫娃娃兵,一個人背著畫板在田野裏畫向日葵、狗尾馬草......周末他就跑去礦區圖書館,借閱米開朗琪羅、列賓、梵高等的刊印畫冊,從畫冊當中去感受繪畫的風格,去領悟繪畫的技法與創作思路。莫迪從小學習很努力,成績一真很優異,乖巧的性格,讓父母很少操心,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中自己理想中的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在中國美術大學,莫迪才覺得真正開拓了視野,且不說校友有近現代國畫大師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等,就連小時候崇拜的梵高、米開朗琪羅、列賓等各畫派大師都開有專業研習班,豐富了他大量的繪畫知識與見解,衝擊著莫迪的視覺,莫迪感覺自己掉進了知識的海洋,突然感覺自己很渺小,又感覺自己充滿了希望。大學四年,除了文化和理論課,莫迪平時都呆在畫室,他臨摹著各個朝代的國畫,山水小景、水彩丹青、各種工筆畫等,也臨摹著國外大師的油畫。揉合了各種畫法:潑墨、皴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