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這樣的大喜事,接下來的日子裏,保寧府內也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氣氛。而在劉四郎的帶頭下,各個商家也慷慨解囊,紛紛捐衣捐物,給待嫁的姑娘們置辦嫁妝。
四郎最幹脆,直接捐了一千兩銀子,給每個姑娘十兩銀子壓箱底;沈家捐了兩百匹大紅棉布,給每個姑娘兩匹做新娘新郎的嫁衣;白家也給每個姑娘每人兩床棉被;楊家米家等,也紛紛捐些衣物、飾品、家用木頭小件等。加上博文讓人把莊子上的織布機、家禽、果蔬糧食等都裝成筐,每個姑娘居然湊齊了十二台的嫁妝。
這場眾人矚目的婚禮是在次年二月,也就是承乾八年的二月底舉辦的。
當送親的人們跟隨騎著高頭大馬來接親的新郎官們,來到婚禮舉辦地,新建成的川邊軍家屬村的時候,大家都驚呆了,他們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這樣的整齊的一個小村莊。不大的小山穀裏,一排排磚瓦砌成的雙層小樓,每家每戶用竹子隔斷的幹淨整潔的院子,儼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感覺,而村頭一塊石碑上刻著“戍邊甲村”。
看到一對對新人被送進新的樓房裏,吳將軍身邊已經成了親的將軍們眼紅不已,紛紛鬧著也要將家眷也搬過來。
“好,好,不著急,慢慢來。以後,大家夥都有住的地方!”看到屬下開心的笑顏,吳將軍心裏無比欣慰。
“博文呐,老哥哥謝謝你!今天,咱哥倆不醉不歸!”吳將軍拉著何博文的手,一個勁的要跟博文拚酒。
他是真的打心眼裏感謝何博文,因為博文,這裏不再是荒涼的戍邊軍駐地,而變成了川州軍將士的家園。
******
五年後,承乾十三年夏,保寧府府衙
承乾十一年,因為人口和賦稅數已達到標準,保寧府就已經由“州”升到了“府”了。
何博文正在書房裏,整理書籍資料。他已經接到正式回京調令,前兩天已經跟新來知府交接完畢,這兩天開始打包裝車,後天就啟程回京。
“文哥,這些書要帶走嗎?”琇瑩捧著一摞子書,走過來問博文。
琇瑩是四年前,在大兒子何永坤滿周歲後,就跟清妍一起,舉家搬到保寧府來了。
算起來,已經在蜀地生活了近五年了。這五年裏,除了苗苗和永坤,又給博文生了個大胖小子永祥,今年已經一歲半了。
可能是因為家庭幸福美滿吧,已經是三個孩子母親的琇瑩,看起來依然很年輕,身材苗條,眉眼間更增添了成熟女人的沉穩優雅。
“不帶走了,這些是我編的四書釋義,是要留給州學用的。”博文一邊說,一邊把剛看完的信交給琇瑩,“看看,清妍的信,這丫頭都玩瘋了,居然跟著四郎出海去了!”
琇瑩放下書籍,接過清妍的信,說“妍兒早就想出海了,這麼些年,都是被我們拖累了,才被栓住了好幾年。你呀,就知足吧!”
清妍是四年前與琇瑩一起來蜀地的,呆了一年後,看博文和琇瑩各方麵都穩定後,就和四郎一起,帶著大兒子劉家熠去泉州了,這不,在泉州還沒到一年,就出海去了。
“是啊,這些年,多虧了他(她)們。”博文看著已經整理的差不多的書房,喃喃的念叨,目光透過窗口,看著園中那鬱鬱蔥蔥的花草,想到在蜀地這六年的經曆,心裏感慨萬分。
這六年來,保寧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年通過拍賣連家產業,獲得資金人力修的兩條官路,成功的打開了保寧府對外的陸路門戶;前兩年,白家又炸平了一些淺灘礁石,開拓出一條可以走貨船的水道,徹底的解決了保寧府與外界的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