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 37 章(1 / 2)

就像良才叔,長得也不賴,以前混的不好,一樣是沒人說親事。所有人似乎在某一件大家都喜聞樂道的事情中,總是習慣性地以為將來某一天自己會是既得利益者,下意識地反抗自己可能成為弱勢群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老天爺保證不了你養兒能防老,隻能保證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卻說,遲遲不來許家寨的葉應則,除了被公務絆住外,他還在等府城的消息。準確地說,他是在等待在“江氏夢”事件上,灃京的最終定性是什麼。這關係著他視察許家寨時如何拿捏姿態。

不過,他最近還真是比較忙,沒過正月十五開衙之際,縣裏就發生了極其轟動的仙人跳事件。他前腳忙完這事兒,就要主持春耕工作。

有道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的到位與否,直接關係著夏收的好壞。於百姓而言,關係到一年的口糧;於葉應則而言,關係到政績和官途;於朝廷而言,關係到財政與糧倉甚至天下穩定。總而言之,春耕是年後首等大事,趙擎親自下地在皇莊持鞭打春牛,以示朝廷對春耕工作的看重。葉應則作為代天子牧民的官員,則要積極響應此項政令的號召,督促全縣百姓全麵落實春耕工作。

葉應則可不能像趙擎那樣找塊地持鞭打春牛就完事兒了,他自打“江氏夢”事件增加曝光度後,百姓對他有了記憶點,而仙人跳事件則加深了百姓對葉應則的認識,知道他這當官的不是盤剝之輩。於是乎,他趁熱打鐵,帶著縣衙那幫子下屬和胥吏在縣郊視察,訪查民情的同時也聽聽百姓對春耕、生活以及未來的看法,竭力讓自己做到“下視百姓,上達天聽,皆為公”以塑造勤政愛民的官像。

全國上下,春耕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可以說,想幹事兒的、要活命的、想奔好生活的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地奮鬥著。

葉應則在雨水這個節氣之前,終於接到了府城的回複。“江氏夢”事件,灃京予以低調處理了,看上去並沒有大肆宣揚的意思,卻也沒阻攔百姓去暢想去遠望去歌功頌德。但是,葉應則還是從新政令上,看出了官家和朝堂對“江氏夢”事件的真正態度。

趙擎除了主持春耕工作,新年第一條政令,便是——恢複科舉。而不再是用童子科此等不痛不癢的政策試水,政令不但恢複科舉,還擴大了可應試者的範圍。

葉應則在縣衙後院,激動得痛哭流涕,邊哭邊對黃眾道:“我給你寫舉薦信,你趕緊回鄉。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黃眾有些遲疑,看著葉應則道:“明府初站穩腳,我此番便歸鄉,怕是?”

葉應則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語重心長地道:“兄長,我是沒機會了。你去吧,把弟的那一份也給掙回來。”

黃眾聞言,向葉應則行了大禮,當即出去問了劉太平,聽聞他今日不當值在家歇著,也沒尋人去叫,自己上門尋了劉太平去準備親去拜訪文仲錦。

劉太平找耳撓腮地望著他,心裏既擔心他尋文仲錦的不是,可看黃眾表情不像滋事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道:“前天剛被許家寨的人請走,估計明天就到了。”

“什麼?”黃眾橫他一眼,等劉太平重複之後,猛地一跺腳歎息道,“真是大意了。這許家寨的人莫不是能掐會算?叫他們截胡了。”

劉太平忙問道:“黃公,出了何事?你這般焦急?”

“大事,天大的好事。”黃眾也有些歡喜的失態了,說完垂眸凝思當下還有何人可以薦於葉應則。

劉太平腸子裏繞話正要說之際,卻見葉應則的小廝急匆匆地趕來,看到他當沒看到似的,拉著黃眾便走。他邊催促黃眾,邊嚷嚷道:“主君已經給黃公準備好了,銀錢備夠了,路上別簡省。”

劉太平看著兩人失了體統的模樣,暗暗發慌,莫不是前任明府的遭遇這人也撞上了?自己不會走眼走得這麼變形吧?

心裏叫著壞菜,急忙打發家裏的孩郎去尋馮大勇來說話,又親去縣衙打聽情況。到了地方,他聽說是朝廷下令全麵恢複科舉,而黃眾也在可應試者範圍,葉應則催他回鄉應試,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再次回到了肚子裏。

他細細打聽一番,一邊替自己眼光好自豪,一邊心裏酸許家寨的人真是走運。不然,隻怕文仲錦想去教書育人,葉應則也會拉著幫襯自己處理公務。

葉應則真心是替黃眾打算不假,可黃眾走了,自己光杆司令也怪可憐怪寒磣的。思前想後,他還是打定主意親去許家寨一趟,一是視察,二是先把文仲錦薅過來給自己當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