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越比越亞曆山大,季銘搖搖頭,歎了一聲:“天成還是老老實實當我背後的公司吧,別想那些有的沒的。”
“也不一定啊,說不定什麼時候來個金融危機,我們把奇異果給收購了,不就有平台了?”楊如意暢想起來,從事文化影視行業,覺得自己有一天,能當迪士尼CEO,這種吸引力會讓人瘋掉的。
“……金融危機,對你有什麼好處。”
“錢存在沒地兒花,當然得期待金融危機了,到時候買地買房買公司,都是搶錢啊。”
“搶來的也是我的呀。”
“……算了,談正事吧。”
哦,對了,今天他們是有正事談的。
正事就是新的音樂劇計劃——《默》之後,寂靜湖音樂劇團跟光線天成的合資公司一起做了《大聖歸來》,這部真人動畫音樂劇,不如《默》在歐洲那麼受歡迎,隻能算還不錯,可是在亞洲區域內卻大獲成功,尤其是日韓和東南亞地區,幾成席卷之勢。它也為後來《山海:大荒行紀》在這些市場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現在,《大聖歸來》的常規巡演交出去了,《青丘狐國》的製作在日程上按部就班,新的音樂劇當然也就要出場了——《孤獨城市》。
“這個項目是不是有點過於現實主義了?”楊如意還是擔心:“不過到這兒了,也沒必要猶豫了。”
《孤獨城市》其實最早是個電影計劃,但是因為《山海》拖的太久,搞得季銘就沒有時間來做,索性循著《默》的模式,先做音樂劇,然後再回頭來做電影。
故事呢,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從農村讀書讀出來的新城市人,當然,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大學出身,他在城市的煙火裏上演一個孤獨者的自白交響——他在十平米不到的城中村住著,他跟賣五塊一份的炸土豆攤販抱怨價格,他買品牌的A貨又擔心被人認出來,他遊蕩在街頭一邊害怕一邊顧影自憐,他總想起老家天地的自由自在,卻又總能意識到,那裏的不開明和盤根錯節的人脈桎梏……孤獨的不是城市,而是那些抵禦著各種壓力的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一個平方裏,扛著肩頭的五百斤擔子,無意又無力去擺脫孤獨,隻能忍耐。
很現實,比現實題材還要現實,沒有《盲井》《盲山》那麼刻骨悲涼,卻綿裏藏針——確然如此,礦工們有一百萬,城市孤獨人就有好幾個億。
其實季銘覺得老天爺安排的還是挺好的,假如在經曆《大荒行紀》之前做《孤獨城市》,可能也可以做的不錯,但不會有現在這麼遊刃有餘,委實是過去兩年,他接觸了很多很多城市孤獨人,劇組裏的,特效公司的,後勤的,外包……往往他在工作之餘,就會接觸到他們的故事和經曆。
父不慈母不愛的年輕女人。
不敢在家裏哭的失業臨時工。
沒房沒車不敢談戀愛的碼奴。
單身媽媽。
殘疾父親。
八十還在為兒子擔憂的老母親。
……
人間煙火有多盛,它撐開的黑暗就越如穹頂在空,無邊無際。
所以創作這個故事的情感湧動就越來越激烈,季銘默默等它沉澱下來,化入一字一句,一人一事,才開始做劇本選角……於是,字句皆苦,人事俱難,再從裏頭找一點不那麼輕浮的,真正的光亮希望出來,送給裏頭的人事物,看他們露出點笑,得一刻輕鬆,方告功成。
《孤獨城市》音樂劇的推進非常快,可能跟劇本做的太好有關係,幾乎季銘找到的編曲編舞,都能靈思泉湧,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去創作,去溝動曾經那些被自己埋入心底的不易和堅持。
《大荒行紀》當年的寒假,《孤獨城市》在滬上東方廣場音樂廳首演。
很好哭啊。
“旁邊年輕人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季銘的粉絲,但是看得非常投入,不隻是為了偶像來的,”一位戲劇評論家寫道:“哪怕有一些特意安排的笑點,但整部劇仍然仿佛浸在了眼淚裏,它並不苦情,隻是動人。作為一個觀察者,我有些不專心,所以我看到一對兒小情侶時而對視,然後羞澀的笑起來,好像當年的窘迫經曆都化成一笑而過;我看到沉默的小姑娘掩住半張臉,眼神裏恍惚有一個鮮活的少年遠去;我看到一個中年三口之家,無聲比比劃劃著,好似說當年他們的租屋還不如舞台上那個大……能放進劇目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被季銘納入其中的情感,卻有一座城市那麼複雜,每一個人的孤獨都是一顆星,掛在幕布,映到心裏。”
“城市容納不了靈魂,農村放不下的我的肉身——這爛大街的話,其實有爛大街的道理,因為這真的是個特別廣大的命題了。我沒有想過,第一次把這個命題作文寫成滿分的,竟然會是一部音樂劇,哈哈,我很少看音樂劇,以後應該會看的更多一點。”——網友A。
“終於,終於,住在城市CBD的loft,穿著上萬的奢侈品大牌,出入打車來去,動輒酒吧豪飲,最新的3C產品,不眨眼的高端護膚品……然後說我的青春啊,多麼艱難,我的愛情啊,多麼曲折——終於不用他麼的再忍受這種弱智青春片了。當然,苦兮兮的婆媽片,一窮就變態的犯罪片,也不想看了。《孤獨城市》這樣正常一點的青春片,竟然到今天才出現。”——網友B。
“真好啊,季銘還是這個季銘。”
“哈哈哈,我以為做出《山海》以後的季銘,會不一樣了,但《孤獨城市》告訴我,他還是他,甚至更好了。”
“迫不及待等電影。”
票房、口碑、熱度……都不是問題。
甚至海外,可能全世界的社畜都是一樣的窮和多愁善感,《孤獨城市》在海外的巡演竟然亞歐美全線爆紅,比《默》和《大聖歸來》都來的更加廣泛。
寂靜湖音樂劇團一躍成為世界範圍內都備受歡迎的音樂劇團——西區、百老彙的演出,次第開場,陸續有來,陌生國度的故事因為共情而變得不再有隔閡和陌生。
相對於天成文化,季銘對寂靜湖音樂劇團的規劃更加清晰一些,基地、劇院、海外戰略、人才培養……一整套的班底建的非常快。短短時日,有誌於從事舞台表演的畢業生們,來自母校中戲音樂劇係的,北舞的,上戲的……蜂擁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