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2)

序言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在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以下簡稱平凡)。《平凡》對於現在的我來說,等於對於我研究生生活的補充,更準確來說,是對我的精神世界早已匱乏食糧的填充。《平凡》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因為很多關於這段曆史題材的作品,在我看來,好像都沒有它更具有魅力。這種魅力能夠讓你為貧窮而感傷,為孫少平、孫少安各自的愛情歎息,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致以敬意。讀《平凡》會發現,在這個小說的世界裏,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前途奮鬥不息,而每個人又好像不太清楚自己的未來到底在哪裏。很多人的奮鬥更是一種追隨,一種更直接的比拚。畢竟,不幹活,不生產,就沒有工分,就沒有分糧,沒有分糧,就得忍受饑餓,甚至還會被扣上資本主義傾向的政治反動帽子。我覺得,那時候的人們,精神一直亢奮著。生活的壓力、思想的壓力使他們膽戰心驚的邊勞動,邊在這個時代裏,活著。

自上本網絡小說《古今商情記》(以下簡稱古今)寫到55章以來,我也開始了我的“勞改”階段。這段時間裏,丟掉了愛情,丟掉了工作的機會,丟掉了生活的信念。而上天偏偏眷顧著我,讓我能在這等困境中,走出一條幽徑——讀了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的一名碩士。過去的自己,常常在想,我既然知道童話裏的故事都是騙小孩兒的,為什麼有時候還要執拗的選擇童話裏的人才做的選擇呢?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問題罷。後來,我不斷地反省,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還沒有被生活坑的很慘。大學畢業後的我,就是抱著一點理想的信念,覺得未來的路或許有一天變得好走,好日子有一天會突如其來。等我慢慢的邊活在理想中,又與現實做無奈的反抗的時候,我輸了。有人說,認真你就輸了。這次,我輸在沒有認真地對待生活。生活的概念很廣泛,隻要是讓你產生社會行為的一切事物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你生活的全部。如上所述,我丟了愛情。我不得不承認,我沒有路遙筆下孫少安那麼堅強,對於愛情,我和他一樣,是那麼向往,熱愛。但,當我真正了解路遙的一生時,我才恍惚的從我的那段往事中走出來。也許《平凡》的意義,就在於此。

《平凡》這部書得了茅盾文學獎,已經得到了全世界數個國家,數百萬讀者的承認和追捧。在我看來,這些共鳴,不光是《平凡》中的那幾個人物發揮的作用,而是路遙的一生,就像這些人一樣,不同的是,路遙似乎走完了這些人的一生,有喜有悲,而路遙是哪一種,也許,路遙也不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路遙,是一個在91年就逝去,世人僅僅通過文學作品體會、琢磨的他,路遙的內心世界,貌似就是像這小說的題目,無非是要告訴我們,時代,不管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仍然是奮鬥著的一個個小人物,而這世界,終歸是個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