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兒童文學都很血腥,是用來嚇唬小孩子的。就像灰姑娘的故事,幾個姐姐試穿高跟鞋的那段,格林寫的就特別血腥。”斯伶說話的聲音很小,與其說是他在給周顯安解釋,倒不如說她更像是在自言自語。
“格林嗎?還以為是安徒生,不過這不會給小孩子嚇出心理陰影嗎?童年陰影不是能造成什麼精神分裂嗎?”
斯伶咳嗽了一聲,打斷周顯安:“你聽說過佛洛伊德的心理動機論嗎?它提出了精神的三大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小孩子就像小動物一樣,隻有本我。也就是說,他們隻有基本衝動,最基本的欲望、需求。他不考慮外界,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他就會隨之產生負麵情緒,隨之哭鬧叫喊。就比如小貓咪不高興的時候,就會咬人。自我則是後天教育產生的自我約束,也是最初這些童話的意義。讓小孩子聽話不哭鬧,認真聽課等等。同樣舉例,成年人知道不能因為小貓咪咬人,生氣了就打死它。”
周顯安咂咂嘴,“你是學心理學的吧?講的還挺有道理——”
……
“我說這就整個一離了大譜!跟我說動物園是被雷劈了?”呂莽人還沒進屋,聲音便先傳進來,隔著木門都能感受到他無語的情緒。
“王書記不是解釋了,老趙家那夫妻倆的孩子腦子有點問題——”隨著門被推開,程平猛地楞在原地,“你們怎麼還在?張家興呢?”
程平幾人還沒坐定,木門就又被推開。
王書記好像從來就沒有敲門的習慣,每次都是徑直進屋,他走路也靜悄悄的,把說話的幾個人都嚇了一跳,“村子裏的祭祖快開始了,諸位隨我去看看吧。聽說你們有同伴不見了?那不如跟我一起走,祭祀節熱鬧得很,說不定他正看熱鬧呢。”王書記身邊幾個幼童正圍著他打鬧,其中一個忽然像斯伶跑過來,一把拿走遊戲機衝了出去。
王書記則盯著桌子上幾個人沒吃的水果,“哎呀,怎麼沒吃呢?壞了可怎麼辦。”說著自顧自的把水果分給了身邊的孩子。
斯伶靠近桌子,手疾眼快的藏了兩個蘋果。王書記沒注意斯伶的小動作,他又看了看眾人的表情,似乎是怕人覺得他摳門,樂嗬嗬的說:“村子窮,孩子們都饞的很!”
王書記說話的時候總是滿臉堆笑,假笑雖然在職場中很常見,可斯伶總覺得王書記笑起來十分奸詐。倒不如嚴肅一些,才更像個幹部。
王書記見幾人沒動作,多次重複了祭祖地點,一步三回頭的走了。
“下午我們一起去找張家興,這村子不大,張家興又不是一般村民,就算出事兒了也能留下痕跡。一定會有線索。晚上之前我們四個自己開車離開,第二天早上我會把車再開回來。而且,我也認識幾位風水上有建樹的先生。”方牧之說道。
“你,滿十八了嗎?駕照什麼時候考的?”程平一句話就把方牧之懟的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