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生(1 / 3)

第一章前生

張遂出生在北方的某省會城市。六年前畢業於省內一所二流大學。他學的是曆史,學科較偏、較冷,冷到畢業半年也找不到工作。第一次厚著臉皮請朋友幫忙,才進了一家電腦公司做業務員。專業能不能對口、自己感不感興趣都不重要,這年頭能找到工作就心滿意足了。

混了六年。工作不好不壞,想晉升?沒門。張遂上班的這家小公司,是私人開辦的民營企業。說企業,也是往大了說。實際情況全公司業務員加上老板共才兩人,公司財務兼前台話務是老板的太太。這張遂要是晉升了,他的老板該到哪兒去了?

所幸張遂的老板為人好相處,對朋友夠義氣,對員工們(也主要就是對張遂)也和善,最主要的還是他比別家的老板大方。所以在還能養活自己的情況下,張遂六年來沒有想過要換工作。

張遂這人性格內向,朋友少。從讀書到工作,沒主動和女孩子說過話,就更別說戀愛了。有點時間和閑錢就用到他的業餘愛好上,要說起張遂的業餘愛好,那話就多了。

張遂的第一個業餘愛好是“徒手搏”。而這個愛好要細說起來,還要從張遂的小學時期開始講起。

20年前,張遂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的師傅閃亮登場。他不知道用什麼妖術或者說法術,把張遂所在學校的校長給忽悠進去了,決定和他聯手開辦一所業餘武術學校。

不到一個月,張遂所在學校大門口就掛上了兩塊牌子。小的那塊是某某第三小學的名字,大的那塊是全國業餘武術學校某某分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裏原本就是專業的武術學校。

還別說,宣傳效果還不錯。武校的牌子一掛出,前來報名的那是人山人海。那時電影《少林寺》中李連傑的英姿還牢牢占據著無數人的心,夢想自己也能飛簷走壁的人不在少數。張遂的師傅,充分把握了人性,掌握了時機,在這個時候狠撈了一筆。

來說起來,當時張遂小不懂事。見班上許多同學都報了名,怕自己不報會被同學恥笑,於是壯著膽子回家和老爸商量。張遂的老爸是在部隊混了一輩子的人,對練武這事還是比較認可的,加之家裏不算窮,就點頭同意了。

武校開設了自由搏擊班、少兒武術班、成人武術班、器械班等不同類型的、適合各個年齡階層的培訓班。張遂報名時,師傅極力推薦他去少兒武術班,說什麼基礎最重要,說什麼少兒班是興趣和鍛煉相結合,說什麼少兒班是根據十二歲以下兒童的生理特征專門製定的套路。反正一句話,就是想把張遂騙進去。

這個時候,張遂做了一個一生以來最英明的決定。不聽這個長相像騙子的中年家夥的話,堅決要求加入自由搏擊班,否則就不報名不交錢。

師傅經不住金錢誘惑,迅速改變了自己的說法:“我最欣賞能堅持己見的人,尤其是這麼小年紀就有自己主見的小朋友。我看好你哦!你一定會成功的。”

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準確說有8年),張遂真的後悔當初沒聽師傅的話。如果不是因為麵子薄,早就申請轉班了。因為開始的半年裏,搏擊班每天都是兩個人之間在扔沙袋,要求用手抓住。從最早的二三斤沙袋開始,除了沙袋的重量增加,就一直沒有變過訓練內容。站著扔,跑著扔,變著花樣的扔。看著旁邊的那些班,在不到一個月裏就學會了一兩套套路。那架勢一拉開,舞起來虎虎生風,讓張遂等人羨慕得不得了。

這樣的結果,導致自由搏擊班從開班時的150多人,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隻剩下不到50人。張遂也很想轉班,但看見師傅的眼睛似乎有意無意的老瞄著自己,愛麵子的張遂一咬牙就堅持下來了。

轉眼又過了半年,自由搏擊班訓練的內容終於不再是每天都扔沙袋了。增加了擊打沙袋,這是令張遂及其師兄弟們激動不已的一個巨大變化。

可跟別的班一比較,就又泄氣了。其他班有好多學員都參加了武術比賽,有的還誌得意滿地拿了獎。張遂所在的自由搏擊班,算是徹底和沙包叫上勁了,不是扔就是打。

張遂那時懷疑要不是師傅太懶,要不是沒真本事,不然也不會一個勁兒叫我們傻練一兩個動作。(注:張遂的師傅是專門教自由搏擊班,其餘的班都是他聘請的市武術隊的專業教練來執教。)與張遂想法相若的不止一個,因此搏擊班的學員接二連三的陸續離開。

漸漸地,班上沒剩幾人。堅持下來的,習慣也變成了自然。不管怎樣,大家的體質明顯的增強了。張遂自從練武開始,幾乎就沒得過病,所以老爸對他堅持練武沒有什麼意見。就這樣,張遂一直傻練到16歲上高一時,情況才有所轉變。

這時,武校的所在地已不是第三小學了,名稱也由武校改為某某健身中心。兩年前,師傅在市內的一個商業地段買的一層樓成了武館的新址。據師傅說:為應廣大練武愛好者以及健身愛好者的需要,學校準備開設柔道班、跆拳道班、健身班、瑜伽班、形體班等熱門班,這些班,將成為學校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句話是師傅在學校內部一次工作會議上的發言節選)

師傅這些年掙的錢,與張遂所在的搏擊班沒有任何關係。因為搏擊班近幾年就隻剩下五個學員,其中二個還是兩年前才收的。這幾人,都是和張遂一樣傻、一樣不信邪的人。

張遂十六歲那年,有一天,師傅把張遂等最初的三個師兄弟叫到自己家裏。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我很欣賞你們的毅力,願意從今天開始正式收你們為徒。不知道其他兩個師兄當時有何感想,反正張遂當時異常氣憤,假如手上有把刀,說不定就向坐在搖椅上的師傅捅過去。心想,老騙子,騙我們這麼多年的錢,現在終於良心發現了,所以才提出要收我們為徒?

氣憤歸氣憤,師還是要拜的,不然那些年不是白苦了嗎?心裏咒罵著,張遂還是在那天向師傅行了拜師禮,從而成了他的正式弟子之一。

拜師後,師傅還對張遂等人說了他的來曆。據師傅自己說,他很小就出家少林寺當了和尚,是寺裏武僧中的徒手僧,意思就是用手搏擊的和尚。35歲那年,他應部隊邀請,出寺去南方訓練偵察兵。南方樹木生長茂盛,因此腿功幾乎無用,而徒手格鬥的要訣是一招斃敵或一招製敵,所以徒手格鬥成了偵察兵的首選格鬥方式。

師傅在南方當五、六年教練,就沒有再回少林寺當和尚,也可以說他迷戀紅塵或是被紅塵迷惑偷偷的還了俗。接著,就到這個城市來開了武校掙錢,現在他是老婆孩子都有了,成了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