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戰爭中的故事(一)(2 / 2)

朝汐邊問邊打量小男孩,低頭便看見了小男孩腳底下,殘破不堪露出六根腳趾頭的鞋子。

朝汐聽了鼻子一酸但還是繼續問道,“在戰爭死亡家屬不是應該有撫恤金可以拿嗎?”

“我們是戰敗的小國,我們的國家在大國的交戰中被摧毀殆盡,沒有地方可以拿到撫恤金。”小男孩依舊平靜的回答道,顯然淚水在他出生不久的幾年裏也跟著流失殆盡了。

“那你母親呢?你家裏應該還有其他人吧。”小男孩能長這麼大,應該也還是有人在撫養他的,所以朝汐問道。

“母親在小鎮的西邊,下山挑水失足摔死了。奶奶在半年前去世了。”小男孩在將提到奶奶的時候,因為那似乎是在他腦海中唯一有印象的親人,說到這裏小男孩狠狠的擦了一把眼角的‘水漬’。

溪時鎮的南邊是斷崖,也就是朝汐和小男孩一起墜落的地方;溪時鎮的西邊是朝汐和苓九到溪時鎮來的地方,很少有人會花上兩百枚金幣去下山挑水回來,更別說因為戰爭死亡連撫恤金都領不到的小男孩他們家了;溪時鎮的北邊是一座大山,也就是唯一能通往鄰城紫溪城的入口,而溪時鎮的東邊,雖然朝汐沒去過,但據根在書上看到的對溪時鎮四周的地理風貌的描繪,溪時鎮的東邊是雜草叢生是一處落石坡。

想到這裏,朝汐發現自從小男孩的父親在戰爭死亡,他的命運就已經被安排好了。

“大哥哥,你其實不必救我的,我也許這樣死去會更好。”小男孩說道。

“胡說什麼呢,這又不是你的錯,對了你叫什麼名字?”朝汐問道。

“我叫阿裏。”小男孩答道。

“姓什麼?”朝汐問道說。

“我…我不知道我該姓什麼,父親在戰爭中死去後,母親還未來的及告訴我父親的名字。奶奶並不是父親的媽媽,奶奶她也不知道。”

溪時鎮三年前,朝天子二百四十二年,春分。

一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上午,一位母親牽著一個兩歲大的孩子,行走在一條山路上,這條山路雖然路不太好走,但路上行人卻接踵而至,路上的行人的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快馬鞭行,有的雖然形單影隻,但眼神中都透著望眼欲穿的目光,仿佛前方是個足以讓人翹首企足的地方。

母親帶著兩歲大的孩子,一路上長途跋涉、勞累奔波,就是非常希望來到這樣的一個地方,一個不被戰爭染指的地方,青泉城北邊的一個小鎮——溪時鎮。

路上的行人都議論著小鎮上,是如何如何的風景秀麗,別具一格,山間上的小鎮的野味是多麼美味可口,南邊的斷崖則是水係修行人的最好去處時。而這個不遠千裏來到溪時鎮山的母親隻有一個念想:願自己和孩子能在溪時鎮上安生度日。

和風旭麗,老樹抽新枝。

母親左手抓著小男孩,右手攥緊拳頭,眼中也露出了和他們一樣翹首企足的目光,重新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