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臥龍(二)(2 / 2)

舉人。甲申之變後回鄉躬耕,永曆二年,鄭成功攻克同安,授陳鼎為教諭。後清軍攻陷同安,陳鼎在明倫堂自縊。清軍人城後,陳永華出逃。此時下決心棄儒生業,以究心天下事為己任;當時鄭成功占據廈門,圖謀恢複明朝江山,於是延攬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陳永華,鄭成功與他談論時事,終日不倦,並且高興地說:“複甫,你是當今的臥龍先生”。不久授予參軍,並以賓禮相待。

陳永華為人沉穩靜穆,不善於言談。但如果議論時局形勢,卻慷慨雄談,悉中肯要。遇事果斷有見識力,定計決疑,了如指掌,不為其他人所動。與人交往,誠字為先。平時布衣蔬飯,隨意淡如。

1664年,金門、廈門丟失,陳永華隨鄭經回到台灣。第二年,晉升勇衛,並加監軍禦史之職。陳永華親自考察台灣南北各社,弄清開墾情況,回來後頒布屯田製度,進行屯田墾殖。土地剛開墾時就一年三熟,不僅戍守之兵,而且當地居民都可以豐衣足食。在農閑時候又進行軍事操練,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後私。

鄭經剛到台灣時,一切初建,製度簡陋,陳永華就一一助他建立起來。先是築圍牆柵欄,建起衙署辦公;然後教工匠燒瓦技術,砍伐樹木建起房屋,以作為民居。並將都城中部分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個區,區設首領,管理事務。都城周圍設34裏,裏分幾個社,社設置鄉長。在社中,十戶為一牌,設一牌首;十牌為一甲,設一甲首;十甲為一保,設一保長,管理戶籍之事。在一切健全後,陳永華勸農桑,禁淫賭,詰盜賊,於是地無遊民,田野漸拓。他還教人們在高地種植甘蔗,用來榨糖,然後販賣到國外,每年能賺幾十萬銀兩。

教人們在沿海曬鹽,不但充實了府庫,還資助了百姓。當時,福建、廣東的很多人都蜂擁而至,每年達好幾萬人。鄭成功以嚴治理,而陳永華以寬持之,他至台後不久台灣就繁盛起來。

張偉一至明末,心中念茲在茲的便是這被鄭成功尊為“當世臥龍”的陳永華,數度派人去廈門尋訪,卻一直找不到其人蹤跡,想不到此次在泉州偶然間的閑逛居然讓他遇到了當世的大材,當下心中狂喜,表麵上卻不是露聲色,隻是暗中吩咐人去準備,自已卻與陳氏父子閑聊起來,他生性隨和愛笑,又是見多識廣之人,雖然在陳氏父子眼中文氣不足,不過到也不令人生厭,於是三人談談說說,漸漸的天色暗將起來。

那陳鼎眼見得要到掌燈時分,張偉與兒子卻還是談笑甚歡,不禁為難道:“誌華賢侄,你看,這天色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