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大業十三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有些地方缺是風平浪靜。平常百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誰做皇帝誰做臣子和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話說山東蓬萊境內就有這麼一個偏遠的小漁村。此處三麵環山,一麵臨海,隻有一條蜿蜒的盤山小路和外界聯係著,而這裏的人們臨海而漁,過著清平的自給自足的生活。
此處漁民大多高姓,所以名為高家寨。人丁不多,約莫百來戶人。村裏青壯丁約占半數,個個都是捕魚高手。但是,真要分個三六九等的話,還是漁戶高大全膝下的三個兒子手段最高。
高大全,無字,二十歲娶了村裏孫老頭家的大閨女孫香為妻。婚後一年產下一個三胞胎,大兒子取名高小會,二兒子高小泉,三兒子高小力。孫香為了生這個三胞胎力竭而死,所以高大全極其愛護這三個兒子,把自己所有的捕魚絕學傾囊而授。到了這高氏三兄弟二十歲的時候,捕魚的火候全村上下已經無人能出其右。高大全也因為這三個兒子成了全村人的榜樣。說起高大全和他的高氏三兄弟,全村人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的。
再說這高氏三兄弟。老大高小會和老二高小泉都是典型的漁家子弟,一張疙疸臉橫生怪肉,雙眼如銅鈴般突兀,身上腱子肉疙疙瘩瘩的,看上去宛如白日行走的夜叉,除了力氣大的驚人還有一身常年與海搏殺練出來的煞氣。反觀老三高小力卻是另外一番容貌,眼如丹鳳,眉似臥蠶,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乍一眼瞥去完全是一個舞文弄墨的俏書生模樣,儒雅的要緊。村裏人瞅著這高氏老三和他兩個兄弟容貌上的差異常常來扯些笑話,高小力自己倒是混不在意,不過他父親高大全和小會小泉三人,日子久了,心中生下了一些疙瘩。
高小力樣貌生的俊俏,村裏有不少姑娘頗為中意,拖了好事的媒婆來談過不少次。不過,由於高家寨祖上傳下來的規矩,兄長未婚,其他人不的談婚論嫁,高氏老三至今也和他兩個兄弟一樣,至今獨身一人。
話說一日,風高日麗,高氏三兄弟和往常一樣趕著日出,扯網拿漿準備外出捕魚。因為三兄弟都是捕魚高手,日積月累下來家中盈餘頗多,高大全準他們各自有了一條漁船。高小力把自己的漁船泊在村後一個淺水灣裏。備好了家夥,高小力便去淺水灣取船。
轉進灣裏,高小力忽然發現水邊一處礁石之上坐了一個身穿皂青長袍頭戴竹絲鬥笠的老頭,叼著一隻黑木煙鬥提著一條魚竿優哉悠哉地釣著魚。
高小力一看那老頭是個生麵孔便走上前去打了個招呼:“老倌您不是本地人吧。”
老頭扭頭衝著高小力也是一笑:“不是。”
高小力接話道:“莫不是山那邊縣城來的?”
老倌點了點頭:“你如何得知?”
高小力一步跨到了老倌身邊,指了指他身上的衣服:“我們村裏的人沒這麼考究的衣服。”
“哦,是嗎?”老倌抿了一口煙,看到了高小力懷裏的捕魚家夥,順口問道,“這麼早就外出捕魚麼?”
“都這麼早,習慣了。”高小力瞥了一眼老倌的籮筐,如他所料空空如也,他就好心地對那老頭說道,“老倌,我看你起這麼早也不容易。和你提個醒,您在這裏是釣不上來魚的。”
“哦?這是為啥?”老倌聞言有點不相信地收起了魚竿。
高小力指著腳下說道:“你別看這裏是個淺水灣,這裏全是大塊的礁石,不長水草。沒有水草,哪裏來的魚蝦?如果你想釣魚,前麵三百多米遠有個水洞,那裏水草豐盛,而且水流平緩,是個釣魚的好去處。”
“多謝小兄弟提醒。”老倌聽了話,方才知曉其中的奧秘,他衝高小力點了點頭,“小兄弟你是個實在人啊。”
高小力麵皮薄,聽不得誇,連忙搖手道:“哪裏哪裏。”
老倌站起了身,拍了拍高小力的肩膀:“現在天下大亂,能坐懷不亂懷著一顆仁慈心的人不多了啊。我有一言想對小兄弟您說,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高小力見那老人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連忙做了一個揖,恭謹道:“老倌有話請說,我自當洗耳恭聽。”
老倌很是受用地笑了笑:“今日不是捕魚的好日子。如果你連續撒網不中,不妨往西出五十裏撞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