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蕭寒和程瀟到了“輕緣寺”之後,他們便一起為這“疫區”的百姓治療了起來,事實上經過了蕭寒前幾日的努力,這“輕緣寺”中的狀況已經比之前好得多了。
記得蕭寒第一次來這“輕緣寺”的時候,有許多病人看上去都顯得死氣沉沉的,好像對生活再也不抱有一點兒希望,甚至當蕭寒為他們親自診治時,這些人都提不起一絲精神來。
而反觀現在,幾乎每個人的眼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絲光芒,甚至這個地方開始出現了說笑聲,歡鬧聲,還有麵對蕭寒時一連串的感謝聲。
身為一個擁有“普世濟人”胸懷的醫者,蕭寒自然是欣喜於這種變化的,因此當他為這些疫區的百姓施行救治的時候,臉上的笑容也更多地綻放了開來。
現在這“輕緣寺”中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會發自內心地尊稱蕭寒一聲“蕭神醫”,在他們的眼中,蕭寒就是一個行走在世間的“活菩薩”,因為他麵對頑皮哭鬧的孩童會理解安慰,因為他替身上又髒又臭的老人看病時也從無嫌棄,因為他就算分文不取,也會把每一條鮮活的生命看得比天還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而蕭寒就用自己的行動讓百姓們進行了稱量,可以說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所有“疫區”百姓的精神麵貌,使得他們又重新獲取了對生活的希望。
程瀟和隨後趕到的陳慶昭、朱建生兩人都沒想到“輕緣寺”中的百姓會是這樣一種狀態,在他們的想象之中,這個情況最為嚴重的“疫區”應該不蒂於“人間地獄”,可誰知實際上竟是這樣一副情景:這……這哪有一點兒“疫區”該有的樣子?
但程瀟等人頂多也就是在心裏驚詫一小下,畢竟他們肯定是盼著這些百姓好的,更何況在這種情形下,他們幫忙施治時也會更容易一些。
由於蕭寒已經研製出了對症的方子,所以陳慶昭、朱建生倒也不用太麻煩,隻不過讓他們略感心塞的是,有些病人在接受完他們的診治後,還要把蕭寒喊過來問一句“這樣做到底行不行”,最後搞得陳慶昭、朱建生兩人都有點兒懷疑人生了:我們的醫術雖然沒有“蕭大夫”厲害,但也不至於那麼廢吧?
好在陳慶昭和朱建生都是心思大度的人,所以他們倒沒有對蕭寒產生什麼不滿,而經過了大半天的努力,這“輕緣寺”中所有百姓的“疫情防控工作”終於都完成得差不多了……
……
伴著月色出了“輕緣寺”,陳慶昭和朱建生都忍不住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而蕭寒則感覺甚是疲累,因此他也沒再跟陳、朱二人客套閑話,就隻是朝他們拱了拱手道,“今日多謝陳大夫和朱大夫出手相助,若是沒有其他事情,咱們就各自回去早些歇息吧!”
“誒,蕭太醫請留步,我們二人有些東西要送給蕭太醫!”陳慶昭和朱建生對視了一眼,隨即朱建生便轉身匆匆從自己來時乘的馬車裏取出一個包裹捧到了蕭寒的麵前,“這是朱某和陳大夫的心意,還請蕭太醫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