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禪寺依山坐落在百脈山山腳之下,至今已建寺四百餘年,自佛教入中土始就存在了,是大周境內首屈一指的佛學聖地,聲譽響徹海內。寺內高僧巨擘雲集,據說在寺裏得道的高人,就有五六人之多。
大禪寺雖然地位超卓,卻已入世為己任。寺內有數倍於出家人的俗家弟子,傳播佛法、鍛煉筋骨;廣開香火之路,來往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大牛算是大禪寺的俗家弟子。你要問大牛姓什麼?很遺憾,他也不知道。大牛是慈濟法師撫養的孤兒,後在寺裏按俗家弟子修行。慈濟是在雲遊曆練的途中發現的大牛。慈濟法師特別喜歡說自己發現大牛的經過:“當時我正從西域遊曆歸來,剛入雁門關不到百裏,就發現一牛妖用邪術裹挾著一個嬰兒三四歲的兒童狂奔。當時我就忍不了了。你別看我現在這個樣子,年輕的時候脾氣還是很火爆的,師兄師弟們都怕了我的。況且我們出家人慈悲為懷,怎麼能眼看著妖物掠走小孩子。我就追上去,和那妖物講道理。”
慈濟喝了口茶,潤潤喉嚨接著說道“待我幾個箭步衝上去,攔住了他的去路。你臭小子別這麼看我,我又不會怕了區區一個妖物。我的師傅特地囑咐過我,外在肉身我已大成,遊曆主要是磨練心境。那隻牛魔說來也真是奇怪,一身上好的玄鐵盔甲,氣息卻是微弱得很,還比不得苦練三四年的小和尚。”
“我告誡他不要掠人子弟,講了點善惡因果的道理。他的脾氣卻好似比我還粗,上來一拳就朝我麵門撲來。牛魔向來有幾分天生的蠻力,雖然氣息不調,擱到一般人手裏也有些棘手。你師父我就不一樣了,哈哈”慈濟喜笑顏開,隆隆聲響帶著廂房都陣陣顫動。“那牛魔上來就被我擒住上手。他力氣熬不過我,就猛地退後,顯出原形,揚起四蹄向我衝來,想用牛角頂我。我覺得這蠻貨一時半會兒不會力竭,就想給他來下狠的,運起龍象大力,一掌從兩角間穿過,正中那蠻貨額頭。說來也怪,本來那牛魔瓷實得很,我又收了三分力,不想還是他還是直接倒地,口吐白沫活不成了。若知如此,我就用‘青石’抵住他的雙角就好,之後再慢慢擇機捉住他。可惜本想救個人,反而平添殺虐。”慈濟搖頭晃腦,兩條粗眉蹙在一起,十分懊悔。
“我把你撿起來,走了四五個村莊,都沒有走失幼兒的。那牛魔一言不發,我又失手把他倉促間打死了,對你的來曆是一無所知。唉,既然是我自己失手,那這段因果就要承受,總不能讓你死在荒郊野外吧。再者你的筋骨也比其他人壯實些,很適合修習我這一脈的龍象法,我就把你撿回百脈山。你我因一頭牛魔結緣,你又天生有氣力,就給你起了個大牛的名字。我的眼光還是很刁的,你看,你現在長得多壯實!”慈濟又哈哈大笑起來,伸出寬厚的手掌拍了兩下大牛的肩膀,直拍的大牛一個趔趄。
從牛妖手下活命的嬰兒來到百脈山已經有十四個春秋了,大牛的身材筆挺,肩膀比同齡人略微寬厚,濃眉鳳眼鼻直口方,五官開始脫去脫去兒童的稚氣,有點大人的樣子的。大牛的言辭可不像他的名字相貌那麼寬厚,有些不耐煩地開口對師傅說道:“師傅,你總說你如此如此厲害,降了這個妖除了那個魔,那你怎麼還在大禪寺管點柴米油鹽的粗活。都是掌門方丈的弟子,師叔們不是登堂授課,就是被邀去做法事。一定是掌門方丈有偏見,對不?”慈濟麵露尷尬,支吾說道:“你這孩子.師傅我不擅功課,這個你是知道的;幾分力氣還是在江湖上小有名氣,可惜不是什麼好名聲;降妖除魔我也能做,隻是心不夠細,除魔可以,救人和加持法事就差了些,手又重,平添殺虐。掌門讓我做這柴米油鹽的活,也是在磨練我的心境,也是修行嘛.再說我體格大,飯量奇多,平時未免被其他僧人指指點點,說我食欲難平,貪食心鏡不平之類的屁話。大鵬比麻雀吃得多就是貪食麼?這些人未免過於以己度人了些.掌門也是知道這些,才讓我來管飯。你小子是越來越跟我沒大沒小了,你是我師傅還是我是你師傅?好了,快去李伯那裏收趟柴火,最近香客多了起來,又要多做好多飯菜。”慈濟擺了擺手,示意大牛快去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