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太史子義(1 / 2)

“你,你真是太史慈,太史子義!?”

袁朗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故而再一次出言證實道。

太史慈對於袁朗的錯愕神情雖然有些疑惑,但是仍肯定的說道:“某正是太史慈,怎麼,將軍識得在下?”

“等到了,等到了,太好啦!”袁朗頓時高興得手舞足蹈,一個如同趙雲般的武將突然空降到了自己的麵前,而且尚未遇見明主的名將,這如何不讓袁朗激動。

袁朗無法自我控製的激動是有根據的,要知道,這個時代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像太史慈這樣的武將,更是亂世之中被賦予更多曆史責任的存在。

太史慈,字子義,曆史上評論他“弦無虛發”,是三國時期與黃忠並駕齊驅的神射手。其一生最大的功績應當是協助小霸王孫策平定江東諸郡,當然,這個時間段太史慈還未歸降孫家,應當屬於揚州刺使劉繇的部下。

可是劉繇不識英雄,太史慈在其麾下始終鬱鬱不得誌,最終才被小霸王孫策鑽了空子拉攏了過去,成就了其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時刻。

那麼太史慈此時來到了冀州所為何事呢,袁朗一邊招呼太史慈就位坐下,一邊努力的回憶曆史上對這段時期太史慈的履曆描寫,他想著想著,還真就讓他想到了一件事情,於是乎,他在兵卒端上來美酒佳肴之後,親自給太史慈斟滿了一樽,繼而故作鎮定的勸酒道:“今日貴客遠來,諸位將領暢飲半日,今日之後,禁酒令恢複執行!來,子義,你遠道而來,本帥敬你一樽,請滿飲!”

太史慈對於袁朗的熱情招待甚是寬慰,但是他略有遲疑的回道:“將軍,某與您痛飲三百杯亦不在話下,然,某帶來的那些個屬下以及難民至今仍餓著肚子,如若將軍兌現諾言,慈便請將軍賜下幹糧,以充饑!”

袁朗一拍腦殼,滿心滿意的答道:“若非子義提醒,本帥倒把這事忘記了!……來人啦,去,讓火頭軍好生招待慈將軍所帶來的人,另外,用糧車裝三百石糧食。待慈將軍查收!”

“諾!”

進來以聽命的兵卒,領命後自下去執行去了。

“多謝將軍,慈借花獻佛,以此尊美酒敬謝將軍以及諸位!”

太史慈見袁朗遵守承諾兌現了諾言,故而大喜之下起身敬酒。

“得了天大的便宜,換誰誰不高興!”

張燕的嘟囔聲雖小,卻被袁朗聽在了耳朵裏,這黑後至今仍未釋懷,看來敗在太史慈手下,對他的打擊還是挺大的。

其實在袁朗心裏,張燕此敗並不委屈,如果以武力值滿分是一百分來衡量的話,太史慈應當在九十分往上,而張燕隻能在八十五分,外加上太史慈弓法嫻熟,非一般的武將,張燕不識之下自然大大吃虧了,不過這種吃虧還好是發生在了並非敵對勢力的戰場上,要不是太史慈不想誤傷張燕的性命,恐怕張燕的這種莽撞要送了他的性命呢。

這場失敗對於張燕來講是堂付出代價極小的教育課,通過這場教訓不僅誓要告訴他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還是在警示他對自己生命的珍惜,所以袁朗認為,這對張燕來說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