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你Duck不必驚訝,因為你可能沒有處在高三的大環境下,所以任何答案都是不準確的。我之所以會膽大超群地寫下這個標題,是因為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不少爭議。而剛從高三泥潭中掙脫的我也不免有些喟歎,忍不住分享我異乎尋常的看法。
曾幾何時,老師說過“一分之差失之千裏”。又或者是“一分之差,就能淘汰上千人”,這就讓很多學生為了分數排名而擠破腦袋,這句話確實在高考成績單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上大學後你會發現很多你以為錯過的機會會重新擺在你的麵前,而且你們並不是相隔萬裏。那你就會說,那這個高考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呢?讓中國每年都有上千萬學子可以為它整日茶飯不思,水米不進,隻為拿到那份滿意的成績單。其實網上也有人給出了答案,“高考最大的魅力不在於如願以償,而在於陰差陽錯。”看到這個答案時我思緒萬千,對高考的愛恨情仇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我高三上的是一個私立學校,帶著不甘的心,我從高一就開始努力學習,不願意浪費學校裏一分一秒,於是我很快就嚐到了甜頭,在高一的第一次考試就摘得桂冠,但這種發奮圖強的狀態我隻維持在了高一,那個悶熱的夏天。正是全國統一放暑假時,我厭於老師的強製補課,即便老師講課講得如何出神入化,再怎麼激情飛揚,我也隻會把好心當做驢肝肺,替自己抱不平。理直氣壯地上課不聽講,不做作業,隻為彌補自己望眼欲穿,卻始終遙遙無期的假期,但這無聲的反抗,卻成了我之後不努力的借口,我的狀態一天天惡化,從高高在上的第一名,淪落為不起眼的一號考場的末流。我真正開始重振旗鼓時,是高二下半年,但頻繁的考試讓迫切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日益萎靡,從而不戰自敗。我清晰地認識到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事實,我深刻地知道加倍的努力隻會讓我的意誌消磨殆盡。那年高三,我並沒有融入集體衝刺的緊張氣氛,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老師和同學故意製造的假象,心照不宣地彼此迎合,老師體諒學生的艱難,學生理解老師的不易,於是各種工作都進行得有條不紊,但在那種情形下,我仍能安然自若地看小說,晚自習看雜誌,比起別人因為一場模擬考試而自怨自艾,我多了一份淡然處之的灑脫,我仿佛置身事外,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能蕩起我心中的層層漣漪。
很快,高考如期而至,我淡定地走進考場,在那個肅靜的考場結束了三年青春。走出考場時,有一種恍如隔世般的傷感。
成績出來後,老師第一時間將班上的成績發在了微信群裏,我驚奇地發現,雖然自己的分數不是名列前茅,但和那些公認的,學習刻苦的學生相差無幾。而那些老師篤定的“985”,“211”卻一個也沒有如願以償,大家都以差不多的成績考入了差不多的大學。
高中生涯,大家都會習慣性地聽到學渣逆襲記,這讓很多人的心中猛然生出一股鬥誌,無數次的幻想自己也會是一匹黑馬,鮮花和掌聲紛至遝來,將自己緊緊包圍。但與青春劇中熱血沸騰的青春不同的是,大多數人的青春都是平平無奇的,所以你若柳足了勁兒地往前衝,也沒能成為那匹黑馬,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適當地降低自己的要求,讓自己看上去不那麼累,未嚐不是一種明智之舉。
所以回到那個問題,我認真地考問自己,如果重新來過,高三還會不會選擇舒坦?我沒有做出選擇,我想,不管自己有沒有後悔過,記憶總會被衝淡,任何情緒都不會在大腦中永遠停滯,我們還是會一如往常地生活,該吃的吃,該玩的玩,因為娛樂才是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而像高考這種讓人神經緊繃,認真對待的事情確實少之又少,何必為了一時的灰心意冷,而放棄了原本的舒適生活呢?而我們能做的也隻是緬懷。我們懷念的不會是那個冰冷的數字,而是同窗友誼和師生情誼,數字最終都會在記憶中發爛發臭,而那些我們深交過的人卻永遠熠熠生輝。不論結果,高考都將成為無數考生多年後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思念。也許正如那人所說,高考最大的魅力就蘊藏在和夢想大學失之交臂的失落,以及陰差陽錯的相遇中。
一千萬個考生眼中有一千萬個高三,每個人都是掌舵者,不管選擇如何,都不要忘了時不時地留意手中的方向盤,眺望一下遠處之景,以免與最初的目的地背道相馳,從而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