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凸水平遊離出食管並且繞帶提起,鄭仁沿食管向上遊離,暴露出憩室下端。
手術室裏隻有好運來的歌聲在飄蕩,其他人站在鄭仁身後,看著熟練到了骨子裏的操作,沒有人說話,隻是偶爾抬起頭看一眼掛在門楣上的電子時鍾。
12′22″,憩室已經完全暴露。
對於食管的腔鏡手術來講,這已經是一個讓所有術者都為之啞然的時間。
正常來講這麼短的時間裏能夠做到的隻有麻醉完畢、擺完體位,稍微慢一點的醫療組怕是連手術單都沒有鋪好。但鄭老板這麵卻已經看到了食管。
很快,但是還不夠。
顧老看了一眼時間,無菌帽下黑白相間的眉毛皺起來。
到現在才開始真正的手術,鄭老板能做完麼?
他並不是不認可鄭老板的手術方案,但有所懷疑的是手術能不能在1個小時內完成。雖然說他主刀做過年齡最大的患者有104歲的,但那是身體條件符合的情況。
鄭醫生這次的手術,似乎有些孟浪。
時間對於鄭仁來講不是問題,他在暴露憩室後用電刀在憩室下端打一個小孔進入憩室,縫合2針後牽開。腔鏡的局限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鄭仁的手法,縫合的幹淨利索,與助手、器械護士之間配合已臻完美。
縫完後,縫合線被蘇雲用一柄鉗子夾上,留作提拉用。
在平憩室底端水平的食管右側壁再打一個小孔,同樣縫合2針後牽開。
隨後鄭仁用內鏡切割縫合器分別經食管開孔和憩室開孔進入食管腔和憩室腔,將憩室和食管側壁進行側側切割縫合。
切割縫合器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雖然幹淨利索,但卻依舊讓眾人的心都為之一顫。
鄭老板連比對一下都沒做,下了切割縫合器後直接就動手,這也太有信心了吧。
手術時間23′54″,憩室被完全打開。
切開的憩室和食管間脊,使憩室與受壓的胸上段食管形成了一個共同腔。
這種解除食道受壓的方式很少見,但看解剖結構能清晰的發現被擠壓的食管已經開始恢複管腔的形狀。簡單說,要是手術成功,患者應該可以進食了。
這麼做最大的問題在於瘺。
之後將切割縫合後形成的憩室和食管切口進行間斷縫合。
顧老的眉頭越皺越緊,現在是手術最關鍵的部分。
不管之前手術做的再如何快,再怎麼精細,一旦術後出現食管瘺的話,對於一名84歲狀態很差的老人來講,這都是無法承受的打擊。
而食管本身的解剖結構、血運無數次的提示術者、醫生食管瘺發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隻是間斷縫合就可以麼?
似乎還不夠,要是這樣的話,術後哪怕進行空腸營養,也很難保證食管的愈合。
鄭老板縫合的很細致,這一段消耗了很多時間。當顧老再次看電子時鍾的時候,手術時間已經用了3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