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8 兩扇門(盟主風沙漫天舞加更3)(1 / 2)

1個小時前,拉夫森剛剛趕到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

從位於切爾西的英國皇家布朗普頓醫院回到瑞典,本來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但昨晚一場風暴耽誤了航程時間,他緊趕慢趕踩在最後一分鍾到了會場。

除他之外的49名瑞典醫科大學的評審專家已經開始有些焦躁。時間太緊了,最後1個小時,要是真的有什麼風波的話,怕是網站公布諾獎得主的事情都要受到影響。

這對於全球關注的目光來講、對諾獎來講,是無法承受之重。

出於對評審委員會主席的拉夫森博士的尊重,倒是沒人質疑,隻是會場裏竊竊的議論聲不絕於耳。

梅哈爾博士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看著拉夫森抱病也要前來主持這次評審覺得有些好笑。

這麼多年,評審委員會遇到過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比如說幾個旗鼓相當的項目,各自拉攏一部分評委,大家僵持不下;比如說前一任評委會主席不顧洶湧的反對聲,拉著一部分評審委員否定了髒器移植的獲得諾獎的資格。

這些都是過去,都是曆史。見多識廣的評審委員們從來都沒見過在會場上吸著氧氣也要來進行評獎的事情,一次都沒有過,就更別說像拉夫森博士一樣吸著氧氣主持大會。

因為年齡與身體的原因,評審如果支撐不住可以申請缺席,可拉夫森卻用行動表達出來自己的決心。

一直到組委會開始催促,其他各獎項已經陸續電話通知獲獎者的時候,拉夫森主持下的大會還在緊張的進行著。

在經過委員會前期篩選後,能進入諾貝爾大會的名單的項目並不多。往年多的時候會有20-30項,今年隻有12個項目進入最後的評審。

以往的諾貝爾大會爭執的會非常激烈,沒個兩三天是無法平衡各方麵利益的。可是今年的評審卻出奇的簡單,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過去,波瀾不興。

大門關閉,裏麵發生了什麼,誰都不知道。每次評審的過程都是保密的,這是傳統。

跟著拉夫森博士的助手和兩名醫生也都留在會議室外麵,助手有些憂慮,他不斷的走來走去。每一次想要敲門的時候,都會猶豫很久,最後還是頹然放棄。

因為拉夫森博士的堅持,緊趕慢趕才踩在最後一分鍾來到會場。時間已經很緊了,絕對不能耽擱。

另外一個相熟的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交流起來。

“亞曆山大,你看著就像是發了情的野貓一樣,到底怎麼了?”

拉夫森博士的助手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沒心情和那人閑聊,他憂心忡忡的說道:“福爾,博士昨天剛拔了胸管,一路上胸悶氣短的症狀越來越重。我擔心他沒辦法撐下來,要是暈過去……”

“我的神!”那人驚訝的說道:“為什麼不在病床上進行視頻會議,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完全不用拉夫森博士親自趕來現場。”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歎了口氣,有些事情還是不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