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呢?”
“西紅柿、茄子、菠菜、辣椒、韭菜、香菇……”
“等等,香菇是發物?!”謝伊人詫異的問道。
“應該說是幾乎所有的食用菌都是發物。”鄭仁依舊用和患者家屬交待病情的口吻說話,幾乎、應該、差不多、可能等等詞彙都用上。
“凡能引起口幹、目赤、牙齦腫脹、大便秘結的食物都屬於發物,不過這是最近的一篇中醫論文裏提到的。”鄭仁道,“中醫書籍裏似乎叫動風生陽,我對這方麵沒什麼研究。”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該不會隻能喝點小米粥養養胃吧。”
“嗯,小米倒是可以。它又叫秫米,性甘,微寒,入肺、大腸經。”鄭仁顯擺著他知道不多的一點點中醫理論。
謝伊人一想到常悅最近要吃的跟兔子一樣,就有些愁苦。
之前要買菜的時候那股子歡愉勁兒全都沒了,隻剩下苦惱與不甘。
“其實吧,最近有中西醫結合的研究理論,我覺得還是蠻靠譜的。”鄭仁道,“所謂的發物,說的是有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一些食物。”
“過敏……”謝伊人現在對這個詞彙有些“過敏”。
常悅昨天喝點熱水就出了那麼大的事兒,要不是家裏有兩個搶救熟練的成手醫生在守著,真不一定能不能活過來。
所以謝伊人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和鄭仁一邊聊著,一邊滿滿遺憾的走過菜市場絕大多數的攤位。
常悅不能吃,大家也都不要吃好了。總不能大家大魚大肉的吃吃喝喝,讓她眼巴巴的看著不是。
那樣簡直太不人道了,尤其是對一個嘴上說著要減肥,其實每天和謝伊人買菜的時候要吃一大堆東西的常悅來講,更可以用殘酷來形容。
菜市場裏人聲鼎沸,鄭仁負責拎東西。每買一樣,謝伊人都要問問常悅現在能不能吃。
要是換個人,鄭仁早都煩了。
可畢竟這些話是伊人問的,他笑眯眯的看著謝伊人的背影,不厭其煩的解釋著。甚至有些自己吃不準的,還假裝愣神,到係統圖書館裏直接翻書。
雖然有各式各樣“不能”吃的東西,但到最後鄭仁的兩隻手還是拎滿了各種食材。
麵對琳琅滿目的食材,鄭仁都不知道該怎麼排列組合,把它們做成可口的飯菜。
做飯也是一門大學問,隻是鄭仁對此毫無興趣。
其實鄭仁認為不管是海鮮還是牛羊肉,亦或是其他“發物”,都完全沒問題。
常悅沒有切口,本來不應該涉及這一點。但伊人既然問了,那就少吃點唄,反正也沒什麼害處。萬一真要是吃東西再吃過敏了,鄭仁覺得自己得瘋。
要是外科手術術後的患者,鄭仁覺得補充蛋白質還是必須的,要不然營養不夠切口愈合反倒會受到影響。
回到家休養,似乎要注意的事情也很多,鄭仁歎了口氣。醫生不容易,患者家屬似乎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