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兒?”蘇雲見鄭仁掛斷了電話,問到。
“一個患者有巨大的胃結石,腔鏡室碎石失敗,轉外科手術。”鄭仁道:“老賀正準備麻醉,去看一眼。”
胃結石?蘇雲也來了興趣。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和鄭仁去看一眼,並不是要手術。
胃裏麵取個東西而已,估計馮建國那個檔次的教授都不會上台,肯定是胃腸的住院總隨便帶個醫生開刀就取出來了。
手術雖然說很簡單,但巨大的胃結石卻特別少見。
胃結石是因進食某種物質後在胃內形成的石性團塊狀物。
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球,大者似嬰孩頭。
按其組成成分不同可分為植物性、毛發性和混合性3種,臨床上最多見的是植物性的胃結石。
從前在海城遇到的長發公主病的患者,是腸道結石。她吃掉的頭發,通過了幽門,進入結腸。
要是通不過,就會在胃裏形成結石。
腎結石、膽結石最常見,胃腸道結石相對罕見。而巨大的結石,更是罕見。
老賀就是覺得新鮮,找鄭仁、蘇雲去看熱鬧。
這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蘇雲對老賀的這個舉動表示很讚許。
胃結石,說是三種都有可能,但主要以植物性為主,甚至病因也很簡單——絕大多數都是吃柿子吃多了。
這種病,又叫胃柿石病。
很拗口,和相聲演員的貫口差不多。
在柿子或黑棗中含有一種稱為鞣質的東西,未成熟的柿子中,其含量可高達20%。
人們吃生柿子的時候,舌有發澀的感覺,就是鞣質在作怪。
此外,柿子中還含有樹膠、果膠。
人吃了末成熟的柿子後,鞣質在胃酸的作用下,能與蛋白質結合成不易溶於水的鞣酸蛋白。
鞣酸蛋白沉澱在胃內,而鞣酸蛋白、樹膠、果膠能把柿核、蔬菜植物纖維粘合在一起,在胃內就可形成胃柿石。
話是這麼說,但要吃大量的生柿子……這人得對生澀的柿子多有愛?
所以鄭仁也隻是在書上看到類似的病例,沒有親眼見過。
眼見為實,當醫生的都有這種小怪癖。遇到罕見病,那叫一個親,說什麼都要去看看。
往手術室走,蘇雲也接到權小草的信息,說是有個胃結石的患者。
“小草那麵的論文怎麼樣了?”鄭仁問到。
“用腹繭症做的個案報道,郵遞去《柳葉刀》雜誌社了。”蘇雲道,“我和那麵聯係過了,應該沒問題。”
“這孩子運氣不錯,還沒畢業,手裏就握著一篇《柳葉刀》的SCI,夠她博士畢業三五次的了。”鄭仁笑嗬嗬的說到。
“沒加你的名。”蘇雲隨口說到。
鄭仁揮了揮手,這都是無所謂的。
對於諾獎候選人來講,什麼《柳葉刀》、什麼《新英格蘭》,都是浮雲。
再說,鄭仁現在也完全不需要這些雜誌的影響因子來給自己增光添彩。
要論影響因子的話,名揚天下第三階段任務裏每天都在跳動的數字,那才是徹徹底底的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