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複合型外傷?最重的是哪?”蘇雲問到。
方林攤手,表示他也不知道。
孔主任和苗主任一邊閑聊著,一邊迅速的換著隔離服。而苗主任進來的早,已經換好了衣服。正好遇到孔主任他們上來,便沒急著進去,而是坐在更衣室的椅子上,時不時的瞄鄭仁兩眼。
鄭仁沒有像蘇雲一樣和方林聊天,隻是安靜、快速的換衣服,隨後站在孔主任身後,等著老主任一起進去。
“鄭老板從前在海城,是急診科的住院總?”苗主任忽然問到。
鄭仁點頭,笑了笑。
“海城市一院,我去做過一次飛刀。”苗主任道:“急診大樓建的太超前了。東北人口流失,患者可能不會少太多,但醫生太少了,根本用不上。”
“就一個病區,做點普外的小手術。”鄭仁客客氣氣的說到。
“瓷化膽囊的手術,是你和小楊一起做的?我看了視頻,能把那種膽囊完全剝離下來的人,可是不多嘍。”苗主任微微搖頭,道:“鄭老板還沒要孩子呢吧,怎麼選了介入科?”
孔主任臉色有點難看,但苗主任說的這事兒也是他擔心的。
搞介入的醫生為什麼少,而且技術水平比其他係的醫生都要低一些呢?
介入是新興學科不假,但最主要的是吃線。
這是用健康來換健康的一種交換。
用醫生的健康,換患者的健康。一天披著十幾斤的鉛衣做手術,又忙又累不說,還要吃放射線。
而且年輕醫生,在沒要孩子前是不能上台的。即便是上了,在準備要孩子期間,也需要避線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這就大大的耽擱了醫生的成長。
苗主任眼睛倒是尖,看樣子和孔主任的關係不錯,並不避諱什麼,直接戳中痛點。
“一直是住院總,剛有女朋友,還沒想要孩子的事兒。”鄭仁笑笑,“搞介入手術,也是偶然。在海城的時候,遇到了瘢痕妊娠的患者。那時候麵對是保子宮還是保命,也沒多想就上去了。”
“嗬嗬,你這自學成才的小家夥,可讓其他人怎麼活,是吧老孔。”苗主任笑嗬嗬的說到。
“願意怎麼活怎麼活,自己沒本事,還能怨鄭仁了?”
說話中,已經換好衣服,一行人匆匆趕奔急診手術室。
剛下樓,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夫按門鈴,進來後穿了鞋套和無菌服,戴上帽子走了進來。
他身材不高,或者說是很矮,手上拎著片子,片子差一線就碰到地麵了。
“苗主任、孔主任,來上台了。”那名醫生打著招呼,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小周,你怎麼來了?”苗主任問到。
這位是急診科的住院總周立濤,苗主任他們在換季的時候,經常收腎結石的患者。所以泌尿外科和急診科打交道還是比較多的,兩人認識。
“這不是做的片子出來了,我送上來,看看有沒有辦法。”周立濤歎了口氣,拎著片子急匆匆的進入手術室。
“有問題麼?”
“頭沒事兒,但腹腔裏多處損傷,肝、脾、雙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