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1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1 / 2)

李海濤先是簡略講解解剖結構,這一塊講解的很略,接下來是一些有關於前列腺造影的影像資料。

這是太寶貴的資料了。

不做某個部位的手術,很少有人會去做那個器官的造影,留下影像資料。

但偏偏研究所裏就有,鄭仁專心致誌的看著PPT,估計這應該是諸多教授私藏的資料。

膀胱腫瘤造影、腎髒腫瘤造影,可能會有一部分造影劑進入前列腺附近,所以這些影像資料就留了下來,為這次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李海濤隻是陳述,沒有講課老師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口吻,讓人很舒服。

指著影像資料,他笑道:“我們工作的難點,就在這裏。前列腺的供養血管很細,細到普通的微導絲要以很細膩的手法才能進去。”

台下一片沉寂。

要麼是介入學科的大牛,要麼是介入學科的明日之星,都清楚李海濤說的意思。

李海濤用了足足兩個小時的時間,才把科研完成部分講述完畢。

“接下來,就看諸位的了。”李海濤微笑說到:“實驗性手術的患者,現在有一例,正在泌尿外科住院。因為患者高齡,並發症比較多,外科手術風險非常大。與家屬溝通,家屬堅持要求做實驗手術。

病例已經發到各位的郵箱裏,回去後,請各位詳細了解。”

郵箱……鄭仁馬上打開手機,進入郵箱。

一份電子病曆在兩個小時前收到,點開後鄭仁看到了一份詳盡的病例。

眼睛一掃,鄭仁苦笑。

是最讓人撓頭的病人——高齡,各種嚴重的老年病。

難怪要做介入手術,像這種一碰都掉渣的老年人,泌尿外科就算是摳個前列腺都得冒著患者猝死的風險。

介入雖然是微創手術,但也隻能降低患者的猝死風險,絕對無法完全避免。

很棘手呀,鄭仁微微皺眉。

患者的病情資料發到所有人的郵箱裏,和鄭仁一樣,看完患者資料後,大家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隻有一個患者,那麼誰來做手術呢?

“由誰來做?”一名中年醫生心裏想到,直接開口問道。

“這次科研活動找諸位來,是為了促進介入學科的發展,展示介入學科的潛力與魅力。”李海濤的笑容有些油滑,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今天是周六,諸位有剛到的,休息兩天。周一,諸位要做示範手術。”

李海濤的話引起眾人的討論。

這話是什麼意思?

麵對麵PK?雖然沒有明說,但就是這個意思。

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將會有幾個人最後脫穎而出,帶領介入學科的未來發展。

但要評價一個人手術做的好壞,需要大規模的病例,而非一兩台手術就能決定的。

如果按照李海濤話裏麵隱含的意思,示範手術就成了一種較量。

教授們的意見、他們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決定由誰來完成這台手術。

有人重視這個科研項目,有人並不重視,但並不影響他們對類似於科舉殿試一般的手術示範感興趣。

李海濤似乎對此早就有預料,並不驚訝,也沒有讓眾人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