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手術我看了一百遍呀一百遍,感覺手術水平暴漲。】
皮了幾句,進入直播間的醫生們看清楚畫麵。都麼是圈裏的老油條,一看這種場麵開局,大多數人瞬間就知道發生了什麼。
【淚流滿麵,終於能看見大神做高難度手術了。】
【這特麼是救台嗎?對術者表示同情。】
【同情?人家有人救台,你遇到這種情況,就關閉腹腔,等跟家屬交代吧。碰到講理的家屬還好,碰到不講理的……不敢想了。】
【是呀,去年我們醫院就有一起這樣的事情。後來家屬在醫院門診拉條幅,說醫生沒有醫德,草菅人命。】
看到這種情況,從討論病情開始,一直到吐槽,好像要把心中苦水都吐出來似得。
救台,是手術科室的一種說法。
某台手術遇到未知的困難,術者就會找本院或是外院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來完成手術。
當然,也可以找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來,在台上大家商量著做。
有些離譜的救台,比如說華西心外科有一例複雜的兒童心髒畸形手術,打開胸腔一看傻了眼。後來找帝都某醫院的心外科主任打飛的到華西,參與手術。
華西心胸外科主任是國內頂尖水準,與帝都的教授沒有本質上的差距。兩人共同商量,用了足足十四個小時才把手術做下來。
類似的傳說,在每家醫院都不少。
今天一看到直播間裏出現救台的情況,大家心裏都開始興奮起來。
【這是大網膜和橫結腸站在一起了麼?怎麼是一大坨啊。】
【仁兄好眼力,你從哪裏看出來是橫結腸的?】
【粘成這樣,還做個毛線手術,直接關腹得了。我看這手術,就算大神也做不下來。】
【表示擔心,黏連的很厲害,一旦撕脫,腸道內容物流入腹腔,繼發感染……越說越害怕,要是我這時候就關腹。】
大家都是懂行的人,手術難度有多大,自然不用多說。
解剖結構根本分不清楚做的是什麼部位。
但看到切口位置,比較一下頭部方單之間的距離,粗略判斷應該是膽囊、胰腺、肝髒等上腹部的手術。
幾乎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要是自己遇到黏連到這種程度的情況,怕是能做的選擇隻有一個——放棄。
手術台上,鄭仁觀察了幾秒鍾,然後伸出右手。
他想要鈍剪刀,可是等了幾秒,手上還是空的。
嘖……還是謝伊人好啊。
“鈍剪刀。”鄭仁道。
“哦。”配台的護士準備著關腹的針線,以她的目測,下一步根本無法進行。
可是鄭仁竟然要鈍剪刀,孫主任都不行,他還想嚐試一下?還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不過既然術者有需要,她馬上找到鈍剪刀拍到鄭仁手上。
手勁太大,沒有謝伊人溫柔。鄭仁潛意識裏出現這樣一個念頭。
想法一閃即逝,手持鈍剪刀,鄭仁開始鈍性分離。
一隻手,一把剪刀,什麼一助二助完全不需要。剪刀反拿,用鈍頭分離黏連表麵粘膜,開了一個口子後,開始用手指鈍性分離。
“小鄭,輕點,輕點。”鄭仁的動作讓孫主任心驚膽戰。
這年輕人,太莽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