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曹操,老陳,豬頭肉的往事(1 / 2)

在我沒被掛在牆上之前,是中國上海X大的中文係研究生,研究古代文學的,通俗的說法就是研究那些被掛在牆上,寫進書裏,拍成電視的古代文人墨客,我最大的感慨是活著要吃飯,死了能賺錢。

生前,曹操是梟雄逆賊。死後,曹操是金條貨幣。

起初,我一點都不清楚曹操墓發掘的具體日期是什麼,具體地點是什麼,具體過程是什麼,隻是被接受了很多關於曹操墓的信息,因為很多人在討論這件事情,最起碼是扯這麼回淡。後來,見一位曆史係同學的簽名換成了“主公,連你都被挖出來了”,瞬間我有種頓悟的感覺:做個普通人,就不必擔心有人打擾了,我們可以決心向英雄致敬,但最好不要想英雄看齊。

我想曹操墓的發現是個悲劇。這位戎馬一生,叱吒風雲的英雄居然在千年以後被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折騰得支離破碎、不得安寧。可歎的是這群儒生極有可能還是一幫偽儒生,盡管他們頂著教授,專家的頭銜。在經過了簡單粗暴的醞釀之後,一夥儒生果斷地宣稱這就是曹操的真身所在,毋庸置疑。無數聚光燈打在臉上的時候,他們仿佛得到了所有的榮耀與尊嚴。

可惜的是,不甘寂寞的儒生有的是,很快又有一幫專家和教授開始出來質疑曹操墓的真假。質疑的問題從小到大,質疑的聲音由弱到強,很快這支儒生隊伍占據了上風,他們開始以名門正派自據,開始鄙夷發掘過程的任何一個細節,大有置人於死地而後快的企圖。

除此之外,媒體也開始分兩派,一場好端端的學術爭論變成了唾沫橫飛,肆意妄為的挑釁。打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比喻吧:兩個儒生各自牽著一條狗,遭遇了,橫在他們之間有一塊肉骨頭。於是,人要罵街,狗要呲牙。

跑題了,一路小跑,各種跑題。這也不能怪我,畢竟是我被掛在牆上之前研究的最後一件事,有點小念想也無可厚非。

還是說點正事,我認識的一個廚子,因為接下來的事和他有關,準確的說是和他家的豬頭肉有莫大的關係。

我記憶裏的老陳是家湘菜小店的老板,其實也是廚子,四十開外,身材不高,眼大眉濃,膀壯腰圓,紅光滿麵,一看便知是善飲之人,而這一點也是我頗為忌憚的。他家的店開在學校西門外頗為顯赫的“黑街”上。我不清楚為什麼那條其貌不揚的小街何以名為“黑街”,估計不會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因為其屬性畢竟是“黑”的嘛,所以裏邊的小吃店偶爾也要爆出地溝油,隔夜餐之類的醜聞,隻是其聲名反倒愈發遠大,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我很少認真地對待一件事情,而吃飯是為數不多我能夠嚴肅認真對待的事情,尤其是晚餐。好幾次我曾大言不慚地在同學中宣稱:如果晚餐是免費的,即便是鴻門宴我也會欣然赴約,絕不後悔。隨即引來了大大小小一陣“我很無賴”呼聲,對於這個評價我是承認的,畢竟我發現自己確有這個傾向而且越來越嚴重。遠離我們多年的一位偉人不是說過嘛:世上的事情最怕”認真“二字,我也就權且借”認真的無賴“來周旋自己好了。很多時候,很多場合,我會蠻不講理地維護這位偉人,功也罷,過也罷,浮雲也罷,蒼狗也罷,雪泥也罷,鴻爪也罷,畢竟他的言論無意中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依據,他的求學經曆也為我這百無一用的書生點亮了搖搖欲墜的天空,畢竟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科生,於是我很欣慰,乃至驕傲,這樣的想法很荒唐,我知道。

我一直在設法弄明白自己屬於何種性格?是冷,是熱,是外向,是內斂,是瘋狂,是拘謹……遺憾地是唯一能確定隻是我有些戀舊,所以不大喜歡逐新獵奇,準確地說是懶散,所以不大喜歡搗鼓折騰。我會慢慢習慣一個人的天生腔調,一種情緒的固有味道,一份生活的悲歡結局,一則故事的稀鬆結構,最後發展到習慣一間小店某一張桌子之後都莫名其妙地難以接受改變。

那時候記憶裏學校食堂不是萬惡的,萬惡的是內心的想法,我是冷不防既想吃飽又想吃好的那號人,而這種要求是學校食堂永遠辦不到的,我不得不把目光對準了校外的館子,而我和老陳的故事便也就這樣沒頭沒腦的發生了。

我在老陳的小店坐定之後,千篇一律地點上一盤豬頭肉,一碟花生米,兩支啤酒,然後自斟自飲,自娛自樂,把平日裏經曆得那些哭笑不得,陰錯陽差的事情都抖露出來,在腦子裏浸淫一遍,難免常常會走神,常常會發呆,常常會傻傻低笑,渾然忘記身外還有一個共生的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這些鬼使神差的舉動引起了老陳的關注,還是其它什麼緣由,反正我儼然成了他眼中的常客,心裏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