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露梁一戰中不幸陣亡、可歌可泣的明軍副將鄧子龍與朝鮮水軍主將李舜臣,聽客之中無不感到十分的惋惜,不過,最終能取得這樣豐碩的戰果,擊殺了倭軍第一猛將、擒獲了兩位倭軍主帥,也算是慰藉了兩位將軍的在天之靈,可以瞑目了。
至於,原本水陸重圍之下的小西行長所部,最後究竟是如何在這場號稱大捷的露梁海戰中,竟然不可思議地最終突圍而出了,朝廷既然沒有明說,自然也就無人知道了。畢竟,尋常百姓隻覺得大捷聽起來威風凜凜、彰顯天朝氣概,卻也並不太關心這些細節;即便偶爾有人存有質疑,在大多數的人眼中,即便真的讓那什麼小西行長率軍跑掉了,英明的朝廷和英勇的陳提督,也自有其常人無法理解的深刻道理吧。。。
更何況,這露梁海戰的大捷乃是朝廷欽定的,又怎麼會有假呢——?!
就這樣,在一片嬉笑怒罵的大捷氛圍中,舉國也小小振奮了那麼一陣子。而至於那被淩遲的二人究竟是不是平秀吉的子侄,或者壓根兒是否真的是倭軍統帥或者將領,也幾乎沒有人會仔細去想,到底其中是真是假。。。
不過,比起這些,此戰過後,最令京城中的百姓們大跌眼鏡、吃驚不已的,卻又是另外一件天大的事情——
一向不可一世、隻手遮天的東廠提督張公公,居。。。居然在一夜之間,就徹底垮台了!
而其曾執掌多年的東廠提督之位,則轉而改由皇上身邊同樣信任有加的陳矩陳公公接任。
對京城的官吏與百姓們來說,這可真是任誰也未曾想到、並且絲毫不輸於朝鮮之戰的一件大事!
多年以來,一向在朝中炙手可熱、被皇上寵信有加的東廠提督——張公公,竟然會在這短短一夜之間,被皇上突然發出的一紙詔書,就革去了所有的職務,從高位之上一落千丈,落得如此一個悲涼的下場。。。
更離奇的是,盡管人們紛紛好奇,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張公公是犯了什麼錯誤。但,關於將張公公革職的理由,皇上的詔書中卻隻有些模棱兩可的隻言片語,可謂含糊其辭。因此,關於這背後到底是有著怎樣緣由的各種分析與猜測,一時間又在街頭巷尾鬧得沸沸揚揚、成為了人們閑暇時的重要談資,風頭一時更是直接蓋過了對朝鮮戰事大捷的關注。
眾說紛紜中,有人說,是因為張公公一向背地裏支持立陛下寵愛的皇三子為太子,所以被支持立皇長子的朝臣們不斷上書攻擊;也有人說,是張公公不僅屢犯眾怒,又不慎觸怒了某位本不敢惹的權貴,所以招致報複;還有的人說,是張公公暗地裏收受了江南豪門巨賈的大量賄賂,被人抓住了把柄,招致了聖上的不滿與猜忌。。。
甚至,在這些捕風捉影的意見中,還有一種獨特的說法,說是因為某位錦衣衛的秘密上奏,揭穿了張公公背著皇上所做的某個陰謀,因而觸怒了陛下,這才使得其立刻便徹底失去了聖上的信任,因而一夜之間無故革職。但是,又因為牽連甚廣,所以此時也就沒有再特意聲張、免得掀起過大的風波。。。
總之,京城之中足足議論了好一陣子此事,才慢慢平息了下去。而隨著這兩年來時光的緩緩流逝,也就慢慢地與朝鮮的戰事一道,被人們漸漸所淡忘。。。
就在這一天秋日的午後,一所茶館內的客人們早已無人再關心兩年前的那場朝鮮征戰,與隨後的張公公垮台之事,紛紛正在對時下最為火熱的太子之爭聊得熱火朝天,一聲聲的高談闊論中,角落裏坐著的一名青年卻仿佛似聽非聽一般,慢慢地喝完了杯中茶,悄悄地將茶錢放於桌上後,拿起自己隨身所帶的一個包裹,便不動聲色地走出了茶館。
看這青年的模樣,本是有幾分俊秀,衣著也較精致,加上那手中包裹內所裝的,似乎不是什麼細軟、就是一些書卷圖冊之類的東西,粗略一看,實在像是個外地來京遊玩或訪友的富家秀才。隻是,若細細看去,卻能發現這青年的手背有些過於粗糙、掌中還長著不少的手繭,實在不似讀書人那樣的細嫩。而其雙眼之中所射出的目光,更帶著幾分難以掩飾的少年老成。。。
隻見,這青年拿著包裹,左轉右轉了一陣後,便走到了一座簡簡單單、略顯樸素的府邸門前。抬頭看了看那大門上的門匾後,青年深深吸了口氣,隨即叩響了門環——
“咚。。。!咚。。。!咚。。。!”
幾聲不輕不重的門響過後,大門很快便緩緩被打開了。從門間露出了一張略顯蒼老的臉龐,從衣著打扮上看,似乎是這府內的老仆人。在粗粗打量了一番門外的青年後,這老仆人看上去仿佛有些疑惑,於是開口相問道:
“敢問,足下貴姓?敲門所為何事。。。?”
隻見這敲門的青年隨即施了一禮,而後和氣地說道:
“晚輩免貴姓程,此番是特來登門拜見唐千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