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淡然笑了起來,這裏的環境剛才他看過了,前期物流公司的人過來的時候,順便做了調研。

這個村子雖然經濟差了點,但是散落在四周的村子,相聚三十公裏以內,卻有差不多四五個,一共兩三千人的規模。

當地人放牧、種地,山林的果子特產十分的豐富,幾乎不用打理,都是純天然的物產。

如果這裏的東西經過加工之後運出去,利潤能翻十倍!

現在城裏人最講究的就是無公害的產品,這裏恰恰是最天然的無公害產品的源發地。

關鍵是沒有人有那麼大的力量。

單獨的小商人過來,很難承受這裏有可能波動的經濟狀況,也不會設立規格較高的加工廠。

沒有高標準高規格的加工廠,就沒有高標準的產品質量;沒有高標準的產品質量,這裏就會淪為和其他地方一樣的普通地方。

但是胡楊可以做!

胡楊不要求暴利,他隻要求微利就足夠,甚至不賺錢都沒問題,他可以賺到足夠的支持。

到了他這個地步,一部分企業賺不賺錢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足夠的產業體係,形成總體的企業概念。

到時候,隻要有胡氏企業集團相關的產品,老百姓總會第一個想起他,那就夠了。

在這裏設立一個高標準、高規格的加工廠,胡楊是可以賺到微利的,這就夠了。

別人微利不能做,胡楊可以!

而正是這些微利的行業,可能就能支撐起數以千萬記的基層工人家庭。

趙老尋聽到胡楊真的打算在這裏設立工廠,當即大喜,羊都不烤了,跑出去就把村裏的族長找了過來。

族長聽到有人要在這裏買地設廠,連忙招呼了村裏有頭有臉的人過來。

本來隻是在這裏借宿一晚,被胡楊一個臨時的想法,突然就給打斷了。

晚上倒是熱鬧起來,不少村裏人都湊了過來。

“初期我們打算買下五百畝左右的土地,建立一個高標準的加工廠,工人從你們這裏雇傭。”

“另外,我們當然就是要收購你們這裏出產的產品,比如果品和糧食。”

“建設成一個農產品加工公司,把這裏盡可能多的主打農產品深加工之後,提高附加值……嗯,就是賣個高價,咱們賺得多。”

胡楊笑著這這裏的幾個說話算數的人坐在一起,端著酒一圈一圈的喝。

這裏的族長不太清楚這具體是怎麼個意思,李琳玥跑了過來,很快就用當地土話和族長交流起來。

胡楊很是有點驚訝,看著坐在身邊的蘇清涵:“這她也懂?”

“她不是懂,是學的快,琳玥在語言方麵,天賦很高的。”蘇清涵笑著說道。

有了蘇清涵溝通,幾個村裏人越來越激動:不管是招工進廠,還是幹原來的活,農產品收購價格能增加一半,這就能讓他們的收入一下子提升到每個月平均三千多,關鍵是他們要收購的多。

原來的農產品其實多數都爛在地裏了,如果能全部賣出去,再加上價格升高,他們平均一個人一個月賺到四千多是沒問題的。

尤其是隨著加工廠的建成之後,幾乎會用到村裏三分之一的人進廠工作,每月就有五千多的收入,這已經可以超過西部絕大多數中等城市的收入,甚至媲美一些大城市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