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李寶釧(後來更名柳葉),為了愛可以飛蛾撲火,為了忠義甘願赴湯蹈火,如流星搖曳天際,大唐盛世餘光裏,鳳凰浴火!
前言:五千年曆史長河中
盛世大唐
是最耀眼的明珠
搖落一頃星光
點綴瑰麗夢景
陰謀、陽謀、權謀
謀不定的是山河
算不透的是人心
擔不起的是道義
勘不破的是貪嗔
一代紅顏
戰沙場、踏江湖、居廟堂
鳳兮鳳兮,四海翱翔
公元835年春,一位榮耀秋菊,華茂青鬆的紫衣少年騎一匹棗紅色駿馬,翩然若飛迅疾如風,疾馳在通往長安官道上。
長安城內一行人正沿朱雀大街悠然行進。路人駐足,視線皆停留在一位妙齡少女身上。女孩十三四的模樣,一頭秀發兩邊分開,梳著長長的發髻,發髻點綴珠翠。
女孩著胭脂色襖,下裳描金團花白色錦裙,坐騎菊花青馬。神態嬌憨,明眸善睞舉世無雙。兩個梳雙丫髻青衣女婢隨侍身後。
女孩就是名動京師,芳齡十四的李寶釧。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逐於微瀾之間。人生的際遇又何嚐不是如此!一次清明踏青賞花,因緣際會,一代紅顏跌宕起伏人生就此拉開序幕!
李寶釧出身唐朝七宗五姓之一趙郡李氏。父親李德裕時任袁州長史。李寶釧是李德裕之三女。
李寶釧的母親是李家歌舞伎,臉如芙蓉柳如眉,歌喉清麗婉轉,舞姿婀娜曼妙。李德裕收柳氏為侍妾,一段時間也極為寵幸。
柳氏生寶釧之時,夢寶玉自匣中出,滿室華彩。李德裕聞之視為吉兆,及寶釧生,德裕以寶釧名之。
清明前後牡丹盛開,崇敬寺是賞牡丹的好去處。當年楊貴妃沉香亭賞牡丹,李白賦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極寫牡丹之豔,貴妃之美。
衣著綺麗的貴婦名媛,著華服的青年公子,市井俚人絡繹不絕,遊人如織。
崇敬寺大殿屋頂坡度和緩,鬥拱宏大,廣據出翼,嚴謹而碩壯的比例,籠罩著豪邁的氣象。
兩個小廝去拴馬,寶釧和兩個貼身丫鬟相視而笑,矜持的大小姐變身脫韁小馬駒。三人順著西廊欣賞牡丹,果然是名不虛傳,姹紫嫣紅爭奇鬥豔。一枝紅豔露凝香,肉紅、深紅、銀紅…色澤豔麗,富麗堂皇,牡丹花花瓣繁複,花大而香。
浣紗看看牡丹再看看寶釧,“小姐就是牡丹花。”桂子亦從旁點頭。寶釧以手捏鼻,環顧四周,“牡丹花太香了嗎?”浣紗奇怪,“非也,剛才似乎有誰拍、拍那個…”寶釧搖頭輕笑,桂子撫掌笑道,“浣紗,拍得夠響。”
寶釧提著錦裙一溜跑了,浣紗和桂子急急追上去。三人雖為主仆,相處如姐妹。
崇敬寺多古樹,有一株古槐華蓋如亭,枝幹又長又寬,綠蔭沉沉庇蔭丈餘,寶釧來到古槐下,蹲身仔細察看盤根錯節的樹根。浣紗、桂子緊隨其後,寶釧招手示意,“此古槐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