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眼千年(1 / 2)

北周大定元年二月,即公元581年二月,入了仲春之後,春雨綿綿,總是透露著些許的暖意,但似乎又是寒冷的,但終歸盛夏即將來臨。

微微的雨幕,總是這樣,滋潤著泥土,泥土的芳香四處飄逸,雨幕過後,露珠的光澤還是那樣的耀眼。

就在這個時候,隨國公楊堅(普六茹堅,鮮卑名)獲封隨王。

這時那延陀終於基本完成了他排除異己的步伐(他平定了尉遲迥,司馬消和一眾北周宗室王爺的叛亂,並同時又拉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且厲行節儉,遂眾臣歸複),於是,他也正準備為他最後的向往邁出了最後的一步。

刀劍無眼,成王敗寇,皇家自古就無情!江山如畫,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果然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還看今朝呀!

史書永遠是由勝利者所書,就在楊堅封王拜將後三日後,幽靜的深宮中便發出了一道聖旨。

“元氣肇辟,樹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周德將盡,妖孽遞生,骨肉多虞,藩維構釁,影響同惡,過半區宇,或小或大,圖帝圖王,則我祖宗之業,不絕如線。相國隋王,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為憂。手運璣衡,躬命將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況木行已謝,火運既興,河洛出**之符,星辰表代終之象。煙雲改色,笙簧變音,獄訟鹹歸,謳歌盡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貞明,故以稱大為王,照臨下土。朕雖寡昧,未達變通,幽顯之情,皎然易識。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隋,一依唐虞、漢魏故事。”

一封詔書令下,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於十幾天後,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隋”(改隨為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楊堅就是後來的隋文帝。

“啪”地一聲,聖旨輕輕一合,一聲脆響,成王敗寇就此蓋棺定論,還未至壯年便已垂暮的北周即,就迎來他的徹底終結,新的王朝就此開始現世,開始了生根發芽,走向成長。

不久楊堅立王後獨孤氏為皇後,王世子楊勇為皇太子。降周主周靜帝宇文闡為介國公。

但名義上北周亡於公元581年的楊堅篡位,但實際亡於一年前的劉昉,鄭譯偽造詔書。

北周宣帝宇文贇在病危時未及時為兒子安排輔政大臣,導致劉昉、鄭譯和楊堅鑽了空子偽造詔書,最終使北周朝廷大權旁落外戚楊堅之手。可以說,北周亡於公元581年的宇文闡禪位給楊堅,實際亡於公元580年的劉昉,鄭譯偽造詔書!唉!一個壯年的王朝竟在幾個憤懣之臣的操作之下走向毀滅。

新皇登基,國祚綿延,但這盛世的背後究竟又隱藏著怎樣的危難?

長安一座亙古久遠的國都,但皇都護衛以玄武門為重中之重。

要說這玄武門,其高四丈,其寬三丈,連通內外的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在城門寬長的甬道中,數十名身姿挺拔如槍的士兵持槍佇立其中,一臉的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