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年間,西川巴蜀大地,人傑地靈。川西平原正前方有一處連綿不絕的山脈,諸峰環峙,四季常青。又因其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自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並羽化於此,後世一直將青城山奉為“天師道”一脈的聖地,位列道教“第五洞天”,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晉隋以後,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曆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分為兩大派係即南天師道和北天師道,而青城山所傳則是屬於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
如今青城山正一道的掌門人道號叫做尋陽子,其年不過一百五十歲,一身修為通天徹地,據說以臻至地仙級別,乃是當今道門數一數二的神通大能者。而正一派在他的治理下,規模也是相當宏大,門下弟子過萬,隱隱有道宗第一的風範。
此刻青城山上清宮前的一處廣場上,一名青年正站在廣場的一處高台上觀看下方弟子做早課的情況。此人一身青衣道袍,飄逸的長發用一根絲帶隨意綁縛在腦後,目若朗星,麵如冠玉,清秀的麵龐上兩道劍眉豎立,為其平添了一分威嚴之氣。身後背負一柄造型古樸的長劍,劍身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出森然寒光,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廣場中間有一處巨大的平台,周邊繪製著八卦圖案,中間則是一副巨大的陰陽太極圖,而在這太極圖中間,則是盤坐著數百道身影,這些身影有男有女,皆是十四五歲,呈現打坐的姿勢,雙目微閉,似乎是在感應著什麼。
“引氣入身,以心感之;氣隨意動,彙於靈台......”高台上的青年俯視著下方的身影,略顯青澀的聲音響徹山穀,帶起陣陣回音。
就在青衣少年開口之際,下方打坐的人群中有位少女忽然睜眼偷偷瞄了一眼上方的青年,眉宇間滿是愛慕的神色。恰巧這一幕被其身旁另外一名少女瞧見,便低聲打趣道:“慕晴你不專心打坐,就知道偷看顧師兄,莫不是又春心蕩漾了?咯咯咯......”
被喚作慕晴的少女聞言,俏臉上頓時飛起兩朵紅霞,趕緊低下頭,不敢再看。身旁的少女見狀,笑道:“顧師兄天資卓越,深受掌門喜愛,據說是下一任掌門的熱門人選呢!如此天驕,不知道咱們青城山多少師姐暗中仰慕,你呀,就死了這條心吧!”
二女口中的顧師兄便是立於高台上指導他們這些弟子修行的那名青年,名叫顧青衣,今年剛滿二十歲。乃是掌門尋陽子晚年所收的關門弟子,雖說顧青衣入門較晚,卻展露出逆天的修煉天賦,入門短短十餘年,便是修煉到了渡劫期,在同輩的師兄弟中穩坐第一,由尋陽子欽點成為青城山正一道首席大弟子。
約莫過了兩個時辰,顧青衣抬首望天,見天光大作,豔陽高掛,便對下方眾人道:“今日早課結束,諸位師弟師妹們各自回房修煉,未時到朝陽宮來,聽師尊傳道,這便散了吧!”說完,寬大的袍袖一揮,眾人便感到一股柔和的力道托著自己站了起來。眾人朝顧青衣彎腰恭聲道:“謹遵大師兄之命!”而後便紛紛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