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陰謀逼近
沒錯,說到這一點,趙武確實值得驕傲。最早先的時候,趙武瘋狂的修造城堡,當別人隻擁有一兩座城市的時候,他就擁有了七座巨城,而現在,他有多少座城市,自己也念不清,至於小型的“邦”,則燦若星辰。
趙氏以前的建築是用土坯與木頭製作的,現在的建築則是用石頭、鋼筋與青銅。其中趙城與邯鄲曆經十數年的修建,已經可以被稱為“不可陷落之城”,它的城牆高達十五米,厚達十米。牆頭上布滿了各類重型防守器械。就連趙武本人,望著鋸齒般的城牆,以及城牆上狼牙般凸出的高低床弩、投石車,都在暗自琢磨:“若有一個不忠心的人占據城池叛亂,或者家族內部產生內亂,恐怕這樣的城池,一旦擁有,隻能是割據局麵。”
正因為這樣,得到智嬌嬌的提醒,趙武立刻表態:“趙丹成年之後,我將要求他向趙成宣誓,做為趙成的屬臣,這座邯鄲城,以及趙城,都不會分出去,他隻有一個主人,那就是趙氏家主。”
得到趙武的許諾,智嬌嬌滿意的笑了:“這消息由我告訴單氏,還是夫主親自告訴?”
趙武輕輕搖頭,說了一句智嬌聽不懂的話:“在這個軍國主義國家,沒有愛情存在,女人終究是武士的陪襯……算了,這消息我去告訴她。”
此時,國都之內又發生變故,鄭國國君回國,帶來了範匄提出的增加征稅的要求,遭到了年幼的子產強烈抵製,他拒絕向晉國交納更多的征稅,派出的收稅官不好意思的帶回來子產的一封信。範匄看到收稅官兩手空空,難以置信:“子產以為他是誰,他用一封信件竟想抵償那些錢財嗎……嗯,且讓我看看子產說了什麼。”
子產的信充滿了老牌貴族那種溫文爾雅,他說:“您作為晉國執政,四鄰的諸侯沒有聽到有人傳揚您的美德,而隻聽說您要加重諸侯的負擔,我實在難以理解。
我聽說執掌國家的君子,不擔心財物不多,隻擔心沒有好的名聲。如果諸侯的財寶都被聚集在晉國的國庫,那麼恐怕諸侯會對晉國產生離異之心;如果您占有了這些東西,那麼晉國內部就會離德。
諸侯離散,則晉國就不能保全;晉國離散,則您的家族也將難保。您怎麼如此糊塗呢?財寶有數目用?美名,是美德的載體;美德,是國家之基石。國家有了這樣的基石就不會衰亡,您何不努力去追求這個呢?這樣,執政有德,人民就會安樂;人民安樂,國家才能長久。
《詩》雲:‘得到君子真快樂,你是國家的根基(樂隻君子,邦家之基)。’這裏讚頌的就是美德啊!‘上帝就在頭頂,不要存有二心(上帝臨女,無貳爾心)。’這裏讚頌的就是美名啊!
以寬厚的心胸去推行美德,那麼美名就會承載著美德被傳送四方,這樣遠方的人就會歸附,近處的人就能安居樂業。您願意讓人們說:‘是您讓我們得以生存’,還是願意讓人們說:‘是你榨幹了我們養肥了自己’呢?
大象因為牙齒珍貴而被槍殺,河蚌因為體內珍珠而被人剖開身體(象以齒焚身,蚌以珠剖體)——它們都是因為擁有珍寶而被殺,人也一樣,過分重視財物,錢財過多,也會替自己招致災禍啊。”
年輕的子產給老政客生動上了一節政治課,直爽而真切。信中毫不隱諱地指責士匄有侵奪諸侯財產入自己私人腰包的嫌疑——其實應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並順嘴勸導他不要貪婪亡族。
範匄尷尬的笑了一聲,又問收稅官:“南方有什麼動態?”
收稅官想了想,回答:“聽說陳國發生了動亂——蔡國司馬公子燮被蔡國人殺了之後,陳國的慶虎、慶寅鬧了起來,這兩人以前是促使陳國背晉附楚的功臣,但是他們因此得罪了陳(哀)公的弟弟公子黃,此後受到公子黃的壓迫。這次蔡國事件,二人借題發揮,導楚國告狀說:‘蔡國反側,是公子黃與蔡司馬同謀造成的。’
據說,楚國人聽到這消息後,立刻要求陳國逮捕公子黃,陳國國君不忍處罰他的親弟弟,便讓公子黃直接出奔楚國,向楚國人陳述事情真相。傳聞,公子黃流亡之前,在武昌城南門對國人高喊:‘慶氏無道,試圖在陳國專權,壓迫國君並驅逐國君的親人。他們五年之內不滅亡,就沒是由天理!’
鄭國一直對陳國的國土垂涎三尺,陳國內亂後,子展、子產、子息馬上秘密商議討伐陳國,我看他們會很快來請求晉國允許,發動對外征戰。”
範匄一聲冷笑:“我會允許他們出兵嗎?鄭國強大,未必是晉國的幸運,更何況……”
範匄低頭看了看手中的信件,他尷尬的一笑:“子產說的‘冠冕堂皇’,我隻能再次‘從善如流’了。”
說完,範匄將手中的信件扔在一邊,又問:“趙武子現在到了哪裏?”
範匄身邊的謀士回答:“趙武子已經抵達邯鄲城,他在邯鄲停留下來,司空府的官員正在紛紛北上,準備在邯鄲城辦公。”
範匄一甩手,抱怨:“這個副帥,自從他擔當副帥之後,就沒有跟我一起處理幾天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