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屠殺進行時
在一片血腥的屠殺中,趙武顯得憂心忡忡——實際上,真實的曆史上,趙武再度經曆這次家族爭鬥之後,從此患上了抑鬱症。而他英年早逝,也是由於抑鬱症的折磨。
但現在的曆史似乎比真實的曆史稍好一點,趙武雖然憂慮,但他還能夠吃得下去飯,每天很平靜的與韓起一起欣賞歌舞。隻有在自己兒子每天上下班的時候,他才顯出一絲緊張來——晉悼公臨終的時候把晉平公托付給趙武,在這場家族動蕩中,趙武可以關起門來過日子,但他兒子不行,年幼的孩子每天還要帶著家族武士進入宮城,以保護晉平公的安全。
此時,國都內的屠殺隨處可見,不時的有三兩武士衝到街道上,身後跟著一大群砍殺的範氏武士,大清洗迅速波及到許多無辜者,此次被範匄處死的大臣有箕遺、黃淵、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師、申書、羊舌虎、叔羆。智氏的智起、中行氏的中行喜亦受株連,被迫出逃……當然,他倆最終還是和欒盈走到了一起,雙方在齊國會麵了。
國內賢臣紛紛出逃,範匄的麵子也不好看——他本來是要殺光這些人的,現在這些人跑了,範匄惱了,他用國君的名義下令:欒氏的家臣一律不得跟隨他,違者處死並陳屍示眾。
命令下達後,新田城著名賢者辛俞決定收拾行裝,跟隨欒黶。但他是早已在範匄名冊上的人,辛俞前腳出門,後腳被抓住帶到平公麵前——範匄倒沒有殺辛俞的念頭,他覺得如此有名望的智者,若是因為他的原因出逃國外,那他就太沒麵子了。
遺憾的是,辛俞斷然拒絕了範匄的挽留,堅持“三世事家,君之;再世以下,主之”的古訓——即:連續三代侍奉一個家族,就要以對國君的忠誠程度來輔佐;連續兩代或者一代侍奉一個家族,要以對大臣的忠誠程度來輔佐。麵對範匄的挽留,辛俞淡淡回答:“我辛氏侍奉欒氏五代了,怎敢不以侍奉君主的態度對待欒氏。昔日趙氏家族尚有程嬰與公孫杵臼,請容許我成為欒氏的程罌。”
範匄聽了,沉默片刻,恭敬地回答:“我範匄怎敢耽誤辛俞做欒氏程罌的機會……你走吧,若有一天,你能夠像程嬰一樣回來複仇,我範匄等著你,願用我範匄的頭顱,成就你的圖謀。”
辛俞坦然鞠一躬,再拜謝平公的挽留,昂然出殿……
辛俞好運氣,他直接說要做程罌,得以大搖大擺出往國外,但辛俞走後,範匄並沒有縮小打擊範圍,接下來,連國君的直屬大臣伯華、叔向、籍偃三人被拘捕,連曾經救援過範鞅的猛士州綽也被迫出逃齊國。
此前,範匄的株連已經讓國君膽寒,晉平公曾在宮城裏詢問大夫陽畢商議,說:“自從穆侯時期至今,國家內亂不斷,讓人擔憂啊,如今國內動亂又起,我該怎麼辦呢?”
陽畢其實是範匄的人,他回答自然向著範氏,他說:“關鍵是斬草除根!”
平公好奇地問:“你說說,怎麼個斬草除根法?”
陽畢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樹立國君的權威。一方麵,您可以選擇世代有功勳而現在沉淪的家族子弟來做官,予以重用;另一方麵,你再下手除掉一些曾經禍害國家的大臣的後代。這樣雙管齊下,您的權威就立起來了。
比如,欒氏曾經參與弑君,欒書就是罪魁禍首,他殺害厲公來增強自己家族的勢力,如果您能滅掉欒氏替先君報仇,您就樹立了君主的權威。如果同時,您起用瑕、原、韓、魏等家族的後人並賞賜他們,您的恩德也就章顯出來了。國君既樹立了權威,又彰顯了恩德,國家就穩固了。”
平公反駁:“但先元帥欒書畢竟擁立了先君悼公做國君,現在的欒盈,他本人也沒犯什麼罪,怎麼好滅掉欒氏呢?”
陽畢冷哼著,按劍、咄咄逼人地回答:“君上,國家大事,還是尊崇元帥與諸卿大夫的意願吧——這是先君悼公即位前立下的誓言!我建議君上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首先宣布欒盈為亂黨,把他驅逐出境;如果他日後回來圖謀不軌,那就是犯了死罪,再消滅欒家順理成章;如果他欒盈能老實在國外待著,您可以托付收留他的國家關照欒盈,也算是對欒氏有恩了。”
陽畢按劍逼迫晉平公,趙成身子動了動,想上前喝斥……但這天,陪伴趙成上班的是趙氏首席家臣齊策,他看到趙成的身體擺動,立刻伸出腳來,踩住趙成的腳麵,而後以目示意趙成身後的武士做出戒備——這些日子以來,趙成****穿行於大屠殺的新田城,趙武不放心,除了留下擅射的衛敏待在家中,趙氏家族其餘著名的猛人全都派出來了。潘黨在趙成右側,手扶著弓弦向齊策微微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英觸在趙成正前方,他悄悄鬆開了劍鞘的扣袢,將寶劍抽出一寸來。吳熏則躲在趙成背後,他袖子動了動,一支精巧的折疊小弩從袖筒中滑出,不聲不響間,吳熏已經張開了折疊小弩,搭上了弩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