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帝國第九十二章俘虜進京(1 / 3)

天草四郎對日本貧民提出“天地本同根,萬物是一體,其間並無尊卑之別”的思想對日本的天皇、幕府和大名的地位都是一個強烈的衝擊,對於日本的貧苦農民有強烈吸引力,才會在短短數月間就集起了數萬起義的貧民加入,最後被幕府十幾萬大軍團團圍住時,城中參加起義的數萬農民還是高高豎起起十字架,掛上畫有十字架和聖像的旗幟。死戰不降,最後由於圍城,糧食缺乏,義軍戰鬥力下降,原城才陷落,其首領天草四郎及其屬下全部壯烈戰死。

如今島原之亂雖然平定了數年,天草四郎提出的思想卻沒有那麼容易完全消滅,為了日本各個貴族的利益不會觸犯,德川幕府毅然宣布閉關鎖國,天主教徒全部被鎮壓,儒學又將原來天主教徒的地盤全部接收,君臣父子才是日本的根本,許多日本貴族還以小中華自居,幕府重臣雖然擔心以後日本的貿易全部控製在大唐手中對日本會造成危害,但儒家不言利,大唐還是日本的宗主國,覺得驅逐荷蘭人不妥的幕府重臣不好以此為理由當麵反對李淮庸的提議,一時都把目光集到德川家光身上,等待大將軍作出決斷。

德川家光迅速在腦中醞釀各種利害,李淮庸好整以暇的伸了伸腿,坐慣了椅子的他分外受不了這種跪坐的形式,盡管這種方式是中原傳到日本,中原在千年前就廢除了跪坐的方式,而日本人卻頑固的繼承了下來,李淮庸可以想象得到,以日本人的守舊,如果一直閉關鎖國下去,除了中原再無人和他們交往,日本隻能越來越倒退。

這才是不戰而勝的最高境境,李淮庸不禁歎服皇帝的處理方式,日本是前元和前明開國皇帝都想征服卻沒有征服之國,如果大唐能夠征服日本,正可以說明大唐遠勝於前元和前明,不是沒有想建功立業的將領打過日本的主意,卻全被皇帝束之高閣。

李遵進了將軍府除了開始互相介紹時與德川家光和幾個幕府重臣點頭示意外,就一直沒有出聲,他是武將,李淮庸負責談判,他隻是在日本人拒絕後才會充當黑臉,對日本施壓,此刻李遵打算隻要德川家光嘴裏吐出不行兩字,馬上就準備翻臉。

“上使所說正是金義良言,西夷不通禮議,隻知言利,大大有礙日本風化,日本早有將荷夷逐出日本的打算,****的條件,日本將全部接受。”德川家光將各種利害想了一遍,還是覺得大唐的建議對日本並無多大損害,接受了下來。

李淮庸大喜,沒想到此行會如此順利:“大將軍英明,吾皇若知道了大將軍的決定,必定會非常高興,以後日本將永遠是大唐的友好鄰邦。”

鬆田長四郎雖然心中還是覺得不妥,但大將軍作出了決定,他不好反對,隻得默不作聲,岡部七之助、稻葉千熊丸、水野清吉郎、永井熊之助等人卻是高興起來,在他們心中,犯不著為了一個荷蘭將****得罪,如果大將軍不答應,恐怕他們還得竭力勸說大將軍答應****的條件。

李遵心中大感遺憾,他在來之前已準備了多種方法來壓服日本,永井熊之助稍一得意,他就馬上到江戶的貧民區轉了一圈,駁了永井熊之助的麵子,沒想到這些計劃如今一個也用不上。

即然雙方對條件都無異議,接下來的氣氛就更熱烈了,稻葉千熊丸、水野清吉郎等幕府重臣都圍著李淮庸,李遵兩人,時不時的拍上幾句馬屁,德川家光拍了拍手,大廳內湧出了十幾名歌妓,開始載歌載舞。一隊仆人端上日本最好的清酒和各種佳肴,開始慶祝。

德川幕府現在正處於上升期,其效率還是挺高,和約達成的第三天,長崎,鹿兒島等有荷蘭人的城市便開始了行動,全麵驅趕荷蘭人,荷蘭的力量經過兩次失敗,早已削弱,日本國內真正的荷蘭人不過數百人,雖然依附在荷蘭人手下做事的日本當地人不下萬人,隻是幕府驅逐荷蘭人的命令一下,那些依附荷蘭的日本人馬上四散,甚至一些日本人還對荷蘭的商鋪趁火打劫。